在元江(红河)与澜沧江两江的中间地带,生活着哈尼族。诚实做人是哈尼族永恒的话题,是哈尼族立身处世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哈尼族家教家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我生于哈尼山寨,自幼受口传文化熏陶,习惯于火塘边侧耳倾听团结互助的千古故事;习惯于饭桌上聆听尊长行孝的饮食习俗;习惯于路不拾遗的谆谆教诲;特别是小时候发生的几件事,使我终身受益,没齿难忘。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刚擦黑之际,“咚,咚,咚”有人敲我家的大门,我以为是玩伴,立马上前开了门,却见一个肩扛火药枪、腰挎长刀的黑塔般陌生大汉,让我不禁打个冷战。我随即关上门,若无其事地回到火塘边。“什么人”?家父问。“陌生人。”我漫不经心地答道。家父声色俱厉:“开门,让他进来。”我极不情愿地再次开了门,并“迎”陌生人进屋。
从陌生人与家父的交谈中我得知,他是外乡的哈尼族猎人(现在禁止打猎),在撵山途中得流感发了烧,四肢无力,天又冷又黑,离家又远,暂时回不了家,希望在我家避寒一宿。家父家母随即边给他熬老姜汤驱寒除病,边给他做饭吃。家父转而对我说,我已是个“大男孩”,要我帮忙招呼好客人,并面授哈尼族传统饮食习俗:“譬如要让年尊者或客人坐于上席,然后按照年岁秩序或辈分依次而坐;要把最鲜嫩的肉和最好吃的菜敬放于长辈或客人之前,还要敬酒、夹菜、盛饭、倒茶给长辈或客人;尽心照顾、不得喧哗,直至散席……”
翌日午饭后,“陌生人”便告辞回家,当然,少不了感激,来日一定报答等等之言。送走“陌生人”后,家父对我说:“出门在外,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处,来者便是客,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帮扶救助是自古以来的祖训,也是我们哈尼族的根本之所在。”不久,“陌生人”又来我家,并带来许多麂子、野猪干巴及菌类以示感谢,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世交,至今逢年过节还往来不断。
普普通通的“一宿”,让我明白了家父家母时常挂在嘴上“来者便是客,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等作为一个人理应遵守的待客之道,何等简单、淳朴,却又何等宽容、接地气,饱含朴素的为人之道,让我深受教育。
另一件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村旁的大榕树下玩“躲猫猫”,在纵横交错的一个旮旯处,我捡到一个镶有各式花纹及装饰物的精致小包(哈尼族称“憋塔”,可装烟、钥匙及钱币等小件物品),打开一看,内装一沓“大团结”(面额10元的第三套人民币)和一串钥匙。我飞速回家,一边展示给家母看,一边等待家母的夸奖。此刻,自己仿佛是个凯旋的猎人,别提心里有多高兴。然而,家母厉声道:“不能动‘包’!你跟我走,到你捡‘包’的地方。”“干啥?”我问。“还包!”家母说。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在家母的拖拉带拽下,我不甘心地回到大榕树下,家母要我把“包”放到醒目处。不多时,邻村的一个大叔心急火燎地赶来,逢人便问是否看到一个刺绣精致的小包。“是这包吗?”家母问。大叔认领后,百般感谢。原来包里是大叔从远房亲戚家借来为妻子看病的钱,中午时分,天气炎热,他在大榕树下宽衣解带纳凉,不慎遗失了。
家母“路不拾遗,舍得与放下”的现身说教,体现了她对人生清净恬淡的心态及永恒和谐精神境界的超然追求。家母目不识丁,却“大道至简,悟在天成”,竟能“参玄悟道”简单而又深刻的“非我物不取,不为物使”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无论从“来者便是客,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的帮扶救助心态上看,还是从“路不拾遗,非我物不取”的角度上来看,无不折射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诚实做人的德性。而重视德性的培养,不仅是我家的家风,更是整个哈尼族的族风。
哈尼儿女自古以来就遵循着淳朴与诚实为人的处世之道。《元江府志》中记载:“阿泥(哈尼族),秉性俭朴,食茹饮淡,男勤耕,女勤织,不敢为非,路不拾遗。居家男女,事长下气柔声……”《续修蒙自县志》卷三载:“窝尼自呼哈尼(哈尼族)……其性柔,畏洁,不敢为盗贼,然善合群。”又据清代王思训《滇南杂志》卷三十三载:“窝尼勤俭和翰泥(哈尼族)品行巧慧,人莫能及者。上下相接皆有礼……乃夷中之最善者。”
在民族歧视尤为突出的封建社会里,哈尼族勤劳、重礼仪、善合群、不敢为非、路不拾遗的民族性格特征竟能在这些地方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获“夷中之最善者”之褒扬,实属罕见,难能可贵。
放眼哈尼族山寨,其实家家户户历来十分重视对后辈的教导,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严惩什么,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尺度。大凡哈尼儿女在垂髫之年,或许在火塘边,或许在饭桌上,或许在路上,均得到过“孝父母、爱老幼、善待人、善待事”等等口传文化的熏陶。源远流长的为人处世教化,亦如一部厚重磅礴的哈尼《哈巴》,从远古吟咏而来,有效地维系了家庭、家族、族人社会及周边其他各民族间彼此融洽友爱、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然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金钱至上的西方价值观取向,古老的哈尼山寨也未能幸免,哈尼族一脉相承的天理人伦也受到一定冲击。家庭中啃老、弃老、不友爱、不孝敬现象屡见不鲜,弱化了帮扶救助精神和知恩报恩的意识,甚至有人心为物欲所蔽,失去了心灵上的安详与宁静,为物所役,最终锒铛入狱,何其悲哀。
当前,全社会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觉得哈尼儿女们在此氛围下,既要秉承千古遗风,又要与时代接轨,将内在力量与外在习惯融合,重塑良好家教家风,传承、发扬为人之道,建设幸福家庭,让哈尼儿女们如我幼年一般,沐浴在没有“欺骗、谎言、物欲、虚伪”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与各民族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云南各地家教家风谚语
做人要像太阳一样正直,做事要像蜜蜂一样勤恳。——哈尼族·玉溪市
诚实的人最终不会吃亏,虚伪的人最终会被抛弃。——傣族·西双版纳州
以诚实建立的友谊,就像大海奔流不息;以虚伪建立的友谊,就像野草一燃成灰。——德昂族·德宏州
蜜醇不在于花艳,诚实不在于人俊。——傈僳族·怒江州
(文/石胜 图/王建福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