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临沧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受理大厅了解干部作风情况。赵国成 摄
本期看点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如何做到精准监督?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责主业,探索开展一线监督方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换位思考开展监督,精准发现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重点领域靶向监督,找准问题症结;提出精准整改建议,建立问题台账,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增强监督效果。
群众对搬迁有什么看法,搬迁后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干部来到省政府办公厅的挂钩扶贫联系点——会泽县了解情况。
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部分村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听取群众心声,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扶贫干部作风,查找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深入基层开展一线监督,这是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自2018年年底以来探索推行的日常监督新办法。
2018年11月,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冯志礼在临沧市调研时,提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近距离监督。目前,一线监督已在该省全面推开。
看点1 换位思考,一线监督找准问题
监督力量下沉基层一线,换位思考,精准发现群众堵点、难点、痛点,在一线监督中摸清实情、发现问题线索。
会泽县娜姑镇牛泥塘村陈家沟一组被认定为处于滑坡体上,计划整体搬迁25户农户。但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在一线监督中发现,有10户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搬迁,占总数的40%。
为什么不愿搬迁?纪检监察干部在农户家中听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我家现在的住房是以前因滑坡搬迁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建的,地基打得牢。”“我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搬出去要多花十几万元,种地也不方便,生活压力大……”
原来,陈家沟一组所在地历史上确实有滑坡安全隐患,但近年当地政府持续治理,隐患已基本排除。而且该村土地肥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没必要强制搬迁。
背后的问题显而易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把握不到位,虽是“好心”,却好事没办好。
走进白雾村大团坡集中安置点,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干部再次发现了问题。安置点于2017年10月竣工,资料显示搬迁入住率达100%。但新建的房屋却大都“铁将军”把门,早不见人影,晚不见炊烟,很少看到有人住。
深入村中实地调查后,纪检监察干部了解到了实情。白雾村古代盛产铜,有“铜都”的美誉,京城的铸钱用铜多产于此。该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中国万里京运第一村”,并非“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当地政府以计划在该村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景区为由,把居住在村子核心区域的村民搬迁到一公里外的山坡上。这种做法脱离了基层实际,与“易地扶贫搬迁是不得不为的措施”这一政策相悖,导致出现群众“搬不动”、项目建设“推不动”的问题。
问题不会自己浮上来,更不会自己送上门。
“一线监督让我们在基层一线听到了真话、看到了实情、找准了问题。”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国墅说,这次深入基层开展一线监督,他们共梳理出当地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3方面6大类问题,并将监督意见反馈给省政府办公厅及当地县纪委监委。目前,整改正在进行中。
紧盯办事堵点、抓住群众痛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开展一线监督。石林县纪委监委到县投资促进局等17家单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线监督,共发现涉及行政审批、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问题23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派驻州发改委纪检监察组以跟班体验的方式,到政务服务窗口开展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向监督对象提出整改建议……
一次次生动实践,既解决了问题,又积累了经验。
让纪检监察干部沉下去,到一线去精准发现问题。云南省纪委监委及时总结经验,出台制度,对“办事式”“座谈式”“嵌入式”等一线监督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开展一线监督要做到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陪同,直奔基层一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看点2 问题导向,深挖细查全面整改
“一线监督”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监督重点,以民生领域和窗口行业为重点,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提高日常监督精准度,着力发现突出问题背后症结,深入梳理研判和妥善处置问题。
“‘车辆检测中心’存在排队等候时间长、检车难、吃拿卡要等情况。”2019年6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曾多次收到群众类似反映。
带着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州纪委监委干部到问题所涉的怒江州煜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吉鑫汽车服务中心检车现场进行核实,并通过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印证,发现了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在车辆检验中涉嫌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将有关违法犯罪问题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置。公安机关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的同时,州纪委监委向州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下发了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相关单位党组织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就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深入整改。
带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去监督,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在一线监督中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突出政治监督,进一步发现监督对象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带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去监督,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紧盯民生、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挖细查、综合分析有关部门在执行群众纪律等方面的典型问题,严肃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动责任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整改。
石屏县纪委监委围绕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欺上瞒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行业管理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线监督,查看便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办事流程是否优化、服务质量有无改进、群众是否满意,以监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监督常在、形成常态,以纪检监察监督促进全省党员干部、监察对象廉洁从政从业。”云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看点3 建立台账,分类处置跟踪问效
面对面指出问题,提出精准建议;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促整改,确保“一线监督”后半篇文章写好写实。
保山市纪委监委开展一线监督试点工作期间共发现问题146个。针对这些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督促被监督单位成立了一线监督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挂帅全面整改。
临沧市临翔区纪委监委在下沉南美乡社保中心进行监督时发现,相关人员死亡后其养老金仍在发放。在责令人社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追回违规发放的养老金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人社部门深入排查问题、系统整改、强化内控措施、改进生存认证工作,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贯穿一线监督工作始终,聚焦监督中发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及背后的制度漏洞,系统梳理研判,精准提出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约束权力运行。
2019年7月,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就一线监督中发现的执法不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不够有力等问题,及时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和省药监局党组反馈,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两局党组落实责任,监督下属单位采取措施堵塞制度漏洞,强化跟踪检查,打破行业“潜规则”。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接到反馈后迅速进行了专题研究,在责成问题所涉单位和部门整改的同时,要求其他单位进行自查自纠。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问题台账,对一线监督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分类处置,向相关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责成落实主体责任、跟踪问效。要求整改责任单位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期限和措施,逐件销号。适时组织“回头看”,监督检查整改情况。
“及时处置具体问题,更要注重处置问题表象背后的‘潜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云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推动一线监督与巡视巡察、执纪问责、审查调查相衔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妥善处置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整改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何天华 谢进)
观点
■云南省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 李峻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开展一线监督,坚持聚焦纪检监察主责主业,以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办事式”“嵌入式”等方式深入广大基层一线,了解机关和干部作风,深入行政审批窗口、民生领域,发现问题线索,特别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从实践来看,取得了一定效果。
■保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王嘉玲
身子“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保山市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一线监督,推动日常监督力量“沉下去”,改变了以往坐等线索、“等米下锅”的状态,使日常监督变得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需要强调的是,“沉下去”重在一个“沉”字,不仅要走出去、沉下身,更要沉下心。如此,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了解实际情况,准确发现问题。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往群众堆里扎”,摸清群众的痛点难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真正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云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吴莹
聚焦监督难点,创新监督方式,是提高监督效能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做实做细监督,云南省纪委监委以民生领域和窗口行业为重点,开展一线监督,推动单一监督向深入、日常、主动监督转变,不仅提升了日常监督效能,而且推动了改革创新各项工作,为构建高质量的监督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