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记·12月5日 | 当考古遇上盲盒,这个文创产品真“香”

发布时间:2020-12-06 07:34:3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轻轻戴上手套,慢慢铲开土堆,细细扫去浮尘,一件未知的"宝物”横空出世。考古挖宝的快乐,想不想亲自体验?

来了!近日,河南博物院制作了一批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选用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将出土文物的仿制品“埋藏”其中,让普通人也能过一把考古瘾。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

据了解,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有六种尺寸:传说小、史诗小、传承小、传说大、史诗大、传承大,价格从40元到90元不等。盲盒内随机藏着各种根据真实古物仿制的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玉器、纪念牌、刀币、陶杂件等“宝物”。尺寸越大,意味着里面的宝物也可能越大。体验者可利用内赠的迷你版专业“考古工具”来体验考古过程,大号盲盒还赠送“考古神器”洛阳铲。更有趣的是,为模拟考古的未知性,买家还有可能会“挖空”。不过不用担心,里面仍有精美礼品可留作纪念。

当传统文化精品遇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盲盒形式,火爆是自然而然,卖断货也毫不意外。手快的买家体验过后,在评论里直呼“这个设计太棒了”,而手慢的买家们只能耐心等待补货。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

通过“探宝”,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考古盲盒让中国的博物馆文创又一次登上热搜。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素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滋养普通大众?除趣味科普外,搞文创产品也是一条路子。

而提到博物馆文创,必须首推IP大户——故宫博物院。近几年,精致又亲民的故宫文创屡屡掀起国民抢购热潮。从“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遮光睡眠眼罩,到霸气侧漏的“微服私访”行李牌,再到富有烟火气的买菜包、五彩祥缕手绳、“脊兽冰棒”雪糕……故宫“周边”五花八门,小摆件、文具、包袋,彩妆、服饰、生活小物,样样都有,且样样好看、高雅,让人“贼想剁手”。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葡萄花鸟纹香囊球镂空挂件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这件来自盛唐的金银器——葡萄花鸟纹香囊球镂空挂件,出自陕西历史博物馆“之手”。它的葡萄和锤揲工艺由西域而来。香囊里还藏了一项大唐“黑科技”,里面有陀螺仪的技术,巧用重力原理,可永远保持平稳不倾倒。下面这款颜值爆表的热水袋则出自甘肃省博物馆。创意源于涡纹彩陶瓮和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不仅保留了彩陶的外形和纹理,更沿袭了古时彩陶瓶的盛水功能,真正做到“让文物贴近生活”。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罐语千年热水袋

此外,上海博物馆的青花缠枝精酿白啤,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月满金沙”月饼,山东博物馆的流云双凤系列丝巾……从食物饮品、服装饰品,到生活家居、数码3c等等,一个个以文物为设计灵感开发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物“老树发新芽”,毫不违和地融于普通人的细碎生活,成为连接博物馆与年轻人的新方式。有关数据表明,上网买文创已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趋势。

除了外形设计令人赏心悦目,年轻人自愿为文创产品付费的深层原因,是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与文物之间的情感和文化联结。“博物馆是文化富矿,做好传统文化IP转化,让中国的文创产品抓住年轻人的心,并获得海外消费者青睐,这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创产品除了卖萌、好看,更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转码”,紧密联系当下生活,促进经济和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更大价值。(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邢婷婷  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