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某某在担任八寨镇那古博村委会大份子村小组副组长期间,骗取国家易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3.4万元,其行为已涉嫌违纪,应予追究纪律责任……”近日,马关县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与八寨镇纪委进行案件会商,协助指导八寨镇纪委监察室查办其今年的第一个自办案件。
“乡镇纪委监察室办案力量严重不足,人手少、业务不熟、能力不强,实行片区协作监督执纪审查调查联动机制,监督执纪效能确实提升不少!”马关县纪委监委案管室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马关县纪委监委积极优化资源,整合人员力量,结对互帮,组建审查调查人才库、建立协作区联动机制等,以“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各室+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乡镇纪委(监察室)”抱团作战,促进纪检监察业务大提升。
对症下药“开小灶”
“监察机关依法履行处置职责有批评教育、诫勉、职务处分、问责等处置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处置方式,要根据监督、调查结果来判断……”
近日,该县纪委监委第一协作区针对协作区培训选课“下单”情况,由协作区责任领导负责联系机关业务室人员对区成员讲解监察法相关内容,迅速提升区域内执纪审查调查业务水平,保障案件质量。
“作为刚刚进入纪检监察系统的乡镇纪委书记,通过菜单式‘下单’培训,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业务能力,让我对案件办理流程有了最直接的理解,也解决了我们在案件案例过程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大栗树乡纪委书记普明洲有感而发。
审查调查工作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科学性的工作,对于乡镇纪委(监察室)而言,业务不熟、案件审理质量不高是他们的共性问题。该县第二协作区不断创新案件审理方式,选出4名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组建审理小组,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监察室)办理的案件在其内部开展审理后,送协作区审理小组进行“二次审理”把关,从而提升协作区内案件审查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高案件质量。
攥拳出击“聚合力”
建立三个协作区联动机制,将全县14个乡(镇、场)纪委(监察室)和16个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三个协作区,明确责任领导、联系领导和联系室。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出上下、左右联动配合,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审查调查职责,实行工作捆绑、责任捆绑、考核捆绑,实现联动开展全局性重点监督、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办理重点问责事项、受理信访举报及处置问题线索、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共同推进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对于交办给乡镇纪委(监察室)、派驻机构办理的问题线索,该县除分区域实施外还结合案件的复杂性、难易程度实行区域合作。以组建的审查调查人才库为主要办案力量,由分管的县纪委监委领导直接“排兵布阵”,抽取各协作区中相关的部室、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监察室)抱团作战,切实提升乡镇纪委(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审查调查能力,积累实战经验,保证审查调查质量。
“五指分开力分散,攥成拳头更有力!”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深为感慨。目前,全县三个协作区囊括112名纪检监察干部和14名巡察人员,通过盘活资源、优化结构、优化思路,将纪检监察干部整合起来,以战代训,战中有训,着力破解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人手少、业务不熟等难题。
优化力量“双提升”
“发挥协作区优势,让监督检查出实效,精简不必要的检查,整合各类督查,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提高监督实效。”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该县监督工作坚持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优化整合协作区内监督检查力量,各协作区围绕监督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组建乡镇、机关部室、巡察组一体化监督协作机制,开展中心工作监督、一般性监督、日常监督,实现县乡同步联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时,根据“职能相近、业务相关”的原则,对各类检查内容进行合并精减,避免出现多头检查、多频次检查等问题,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为监督检查“瘦身”。
实施“新老”结对“传帮带”,克服新干部“水土不服”现象。针对新进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数量逐年增多情况,各协作区按照新进干部与老干部结对帮带,新进干部结合具体岗位“认师傅”,老干部“领徒弟”。帮带干部为“徒弟”量身定做帮带计划,以“带思想、带作风、带能力、带纪律”四个方面做好结对帮带工作,促进新进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提升业务能力、快速成长。通过“传帮带”让新老干部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学习,生活上互助互爱,促进“新老干部”携手共进。
“结合基层实际,整合力量,强化统筹协调,优化监督执纪资源,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机制,不断放大监督执纪力量,发挥出‘1+1>2’的效果。”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章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