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什么该报告,什么不用报告,应该说清楚、讲明白,我认为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向组织汇报的,”这是一位因不如实报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被问责的副处级干部在诫勉谈话时提出的要求。
“你们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培训,我确实不知道这笔钱是‘小金库’,钱我又没有揣到自己包里”,这是一位因收受商家返点购物券,并交由工作人员保管的工会主席在接受审查调查时的辩驳。
每年填报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时,相关部门都专门下发通知,召开专题培训会,对报告表中每一个填报事项做出详细的说明,每处容易出错点都反复提醒,就差手把手帮忙填写。
每年的重要节点监督检查工作中,纪委都召集财务、工会等重要部门反复提醒,特别是对商家返点购物券的问题,是大会小会、公开私下不断地提醒。每一次,工会主席、工会工作人员都是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直到审查调查过程中,工会主席才说:“这个问题我一直想找纪委汇报,但一直没有机会”。
如此“掩耳盗铃”式“装睡”之下,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这种“装睡”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心存侥幸,这么做对不对、组织的处理重不重,其实他们心里如同明镜,对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只是他们自以为不就是少报了几只股票,又不是什么大事;收受返点金额又不大,虽有错但不至于追究党纪责任。这种“掩耳盗铃”式的侥幸让人觉得可悲又可叹。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从党的十八大到今天,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查不到自己身上;还有少数党员干部虽有敬畏之心,尚无严于律己之行为;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不知规矩、不明纪律,仍旧按照“老惯例”“老办法”履行工作职责;甚至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以干事创业为由,借口为单位经营管理负责,违反纪律规矩……这些党员干部将党纪国法视为“稻草人”“纸老虎”,在纪律规矩、国家法律法规面前“装睡”,揣着明白装糊涂,有规不遵、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纪不守、有法不依。究其原因,既有被监督者心存侥幸、麻木不仁的原因,也要看到监督执纪问责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一体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因此,要让“装睡者”醒来,既需要一刻不停的强光探照监控,将监督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到权力运行全过程,扎紧制度的“笼子”、织密监督的“网”,营造“不能腐”的氛围,使任性的权力无法“装睡不醒”;也需要杜绝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时“装睡”,在执纪时“手软”,在问责中搞“下不为例、情有可原”。
动真碰硬,严格执纪,警醒“装睡者”。漠视纪律、不讲规矩、不守底线,必有“踩红线”“越雷池”的倾向和危险。在规矩和法纪面前,无论是真糊涂还是“装睡”的人,都要亮明底线、毫不含糊、露头就打,用法纪的戒尺将其“打醒”,让“装睡者”在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的“钢齿铜牙”面前承受切肤之痛,产生处理一个、警醒一片的警示效应。只有这样,纪律的威严才能立起来,才能切实划出“红线”、架起“高压线”,有效打消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才能将党纪国法的利剑,无时无刻悬在权力运行领域之上,用法纪的威严保证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党员干部自觉主动恪守规矩、严守纪律。
坚守使命,履职尽责,种好“责任田”。一体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需要纪检监察干部铭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种好“监督执纪问责”这块“责任田”。要坚定斗争意志,坚决同歪风邪气和违规违纪问题做斗争,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该打的“板子”就得打下去,而不能看见问题视而不见,遇到矛盾绕着走;要正确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执纪,执纪问责工作不搞“下不为例、情有可原”,杜绝任何形式的“关系案”、“人情案”,守好“责任田”,真正做到监督不“装睡”,执纪不“手软”; 要坚守使命、不负重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忠诚履职、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