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队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你们怎么还有心思在山地里种起了茼蒿菜?”在下村走访中我看到青云村的扶贫工作队长和队员挽着裤脚在山地里忙着拔杂草,心里不禁有些生气。
“陈书记,这个不是茼蒿菜,这是万寿菊,这个可以做药的。”张队长笑着说。
“这段时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可不能松劲懈怠啊!”我心想借这次机会好好约谈一下这几个“不用心”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今年受疫情影响,村里有些贫困群众没能外出务工,我们几个队员就在一起商量了一个办法,想通过种植一块万寿菊示范田先解决一部分贫困群众的务工问题。”张队长解释道。
“是吗?想了什么办法,你们给我讲讲。”我带着疑问询问张队长。
“我们三个工作队员商量先由我们三人垫资在这片核桃林下种植60亩万寿菊,同时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一家收购万寿菊的公司,等收益之后我们自己只拿回垫付的那部分资金,其他收益全部捐献给村委会用作公益事业。我们这样做,一是可以先试先行,带动其他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二是可以解决大概900人次的贫困群众务工问题;三是尝试性为村集体收入拓宽渠道。”张队长看我一脸疑问认真地解释。
“你们这个想法不错,但是你们万寿菊示范地的土地是怎么解决的?你们垫出多少资金?按正常收益一年可以有多少收入?你们如何向贫困群支付劳务费用?你们的财务账如何管理?如果出现亏损怎么办?”出于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本能,我向张队长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张队长一一为我进行了解答,并向我保证在进行万寿菊示范田种植过程绝不会触碰“红线”。
听完张队长的解答,一股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作为普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心系群众,用汗水洒满田间,与我们青云村的彝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尽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虽称不上伟大但是也不负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作为一纪检监察干部,是否应该像他们一样,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为群众想办法解难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我忽然为自己心中最初的疑虑而羞愧,但也庆幸自己能够看到并了解这一切,张队长和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陈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