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有个阿姨来我们家送了一袋祭竜耙耙。”我正在和两名同事加班梳理一件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相关材料时,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
“农历三月三快到了,估计是家里面哪个亲戚做多了吃不完送的,你先别动,等我回去看。”起初我有些不以为然地跟儿子在电话中说道,但当我在微信家族群中挨个问了一圈后,都否认送过,心里起了疑惑,看着手中正在梳理的案卷时,突然心里紧了一下。
难道是他?上次跟他谈完话后,他就曾极力暗示让我对他“手下留情”,甚至多次邀约我吃饭、娱乐。我大脑快速转了一圈后,将怀疑的目标转移到了自己手上在办的这起案件的当事人。
加完班回到小区后,虽然已近深夜,我还是带着内心的疑惑,直接到保安室请保安调出监控,查看是谁送来了这袋祭竜耙耙,看着显示屏上虽然模糊却有些熟悉的背景,更加确认就是在办案件的当事人。
“送一袋只是价值几十块钱的祭竜耙耙,而不是价格更高的其他礼品,他是笃定我会收下,甚至可能只是先期试探。”我潜意识里蹦出的一个念头:必须退回!
第二天一大早,我将案件当事人叫到了办公室。
“这袋祭竜耙耙是不是你送的?”我开门见山把祭竜耙耙放到案件当事人面前。
“没有呀,没有送呀……不过农历三月三快到了,送点节日的特色食品,也不为过嘛,又不值几个钱。”起初他拒不承认,直到我拿出小区保安室的监控截屏给他看。
“最近快到三月三祭竜节了,家里做了几个耙耙,想说带点给你家里孩子尝尝,我心想你怕不会收,就趁你不在家送到你家给小孩子,一点吃食,不值什么钱,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他一边嘿嘿的笑着,一边又把这袋祭竜耙耙往我这边推了推。
“这些东西我不能收,这是违反办案纪律的,在办案期间,你好好配合我们的调查就行。”
“我没其他意思,你也不用这么紧张,大家同在一个县工作,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相互挂念、照应总是没错的!”
“不行,这是原则问题,更是纪律问题,再说你现在是我承办案件的当事人,是调查人和被调查人员关系,我会客观公平公正,依纪依法去开展调查,你也要保持好心态,不要想着投机取巧。”我顺手将身旁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拿出,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导之以利的对他讲明事情性质和后果,他从最初拒不承认,最终羞愧难当地将送出手的东西收回。
“我知道了,这是我做的不对,有问题就要承认错误,不能总想着去掩盖,找出小问题才能不出大问题,我一定全力配合好你们的审查调查。”案件当事人带着那袋祭竜耙耙走出了办公室。
我长舒了一口气,把这袋“来历不明”的祭竜耙耙退回后,我心中竟然有一种“逃过一劫”的感觉。
这个案子审查调查结束后,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处分,我深深的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收下那份祭竜耙耙,才没有“拿人手短”的心理,面对违纪违法人员的时候,内心就会更加有“底气”和“正气”。要不,或许收这袋耙耙的“噩梦”将让我半夜“惊醒”,甚至伴随我一生。(王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