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忙碌的乡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绿色的田野生长着蓬勃的希望。
近日,我同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胡琼一同前往坡头镇龙洞村,采访拍摄龙洞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发生的变化。
龙洞村是我们县纪委监委的挂钩扶贫点。自2015年以来,镇雄县纪委监委通力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为该村硬化了村组路和连户路,修好了安居房,拉通了自来水,建起了活动广场,发展了枇杷产业……此次前往龙洞村,我的任务是配合胡琼完成采访任务。为此,我提前做了功课,细心收集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亮点。
“在我们县纪委监委的帮扶下,龙洞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4户;建成饮水水池28个,铺设饮水管道51.46公里;完成通村油路12公里、村民组公路硬化28.63公里、连户路硬化47700平方米;建设活动场所和文化广场4个,建设垃圾池19个,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路上,我这个业余“记者”自豪满满地向胡琼介绍着单位的帮扶成效,一串串数字如数家珍地直往外蹦。
然而,胡琼却打断了我:“星姐,数字太枯燥,缺乏温度,有没有比较鲜活的故事?”
胡琼提出的问题,我之前并未思考过,一时有些接不上话,便静静地跟在她身后。
“老曾,听说村里的路是县纪委帮你们修起来的?”到达龙洞村后,我和胡琼首先来到了大田村民小组的曾孝伦家。一进门,胡琼便和曾孝伦唠起了家常,不一会儿就聊到了县纪委挂钩帮扶的情况。
“可不是咋的,以前的路人走都费劲,更别说搞发展了。要不是县纪委帮我们把路修到了家门口,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哟!”谈起县纪委挂钩帮扶以来,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曾孝伦眉眼间全是笑意。
“曾大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当曾孝伦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时,我感到了一丝惭愧。在以往的工作中,我陷入了误区,盲目追求数据,却忽略了群众最直观的感受。
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观,但这绝不是我们沾沾自喜的依靠。对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是有没有让人民满意,有没有为老百姓真正解决问题,有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我突然明白,只有彻底消灭贫困,群众真正富起来的时候,才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真正引以为傲的时刻。(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