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走亲戚”的妙味

发布时间:2020-03-14 08:11:54   来源:大理州纪委监委

“你们早啊,明天我就要出去打工了,来村委会办理外出手续,顺道来跟你们道个别。”

今天早晨,刚到办公室不久,队友的“亲家”老谭就走进来,主要是办理外出务工手续,虽然业务不在我们这个办公室,但他业务办完还是进来找队友坐了一会儿。听说他明天就要出去打工,队友赶紧抓住这最后一天的机会,提出要到他家“走亲戚”,聊到兴起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咱们农村有句俗话说得好:“亲戚是越走越亲,不走不走感情就淡了。”算算自己与挂钩贫困户结“亲家”也有四五年了,回过头来想一想,去的次数是多了,但每次去都很匆忙,还真没和“亲家”一起吃过饭,心里还真觉得缺了点啥。

虽说只是去吃顿饭,但也得有个“走亲戚”的样,队友买了牛奶饮料带上一份心意,到了老谭家。见面的开场白都是从拉家常开始,但这家长里短却是“有料”的,最简单的便是彼此都熟识且印象更加深刻,连去蹭饭的我们,老谭一家老小喊着都特顺溜,聊着聊着连“挂角亲”都给叙出来了。感情升温之余,便是八仙过海“好汉当年勇”,过往奋斗经历大比拼,回看到现在,老谭住进了小别墅,儿子申请扶贫贷款开起了火锅店,自己在昆明帮人看管仓库,活计轻松待遇不错,老伴专门看家带孙女,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谈到动情之处,老谭不禁感慨:“过去那个钱难挣啊,有力气没处使,现在形势好了,国家政策也好,打工还给生活补贴,出门脚底都沾不到泥……”饭桌上一边幽默一边“串”工作,从个人、家庭到村集体、国家社会,天南地北聊得无话不谈,“两心”相印,亲不到一块都不行。

从挂钩时轻描淡写的生疏,到找不到话说的尴尬,到彼此的热情客套,再到“主人”般的轻车熟路,我们七手八脚一起洗碗收拾,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喝茶赏花,真正的“亲戚感”油然而生。说到脱贫攻坚,老谭嫂也忍不住插了嘴:“你们这些干部也不容易,农村情况复杂,这两年干工作还是辛苦的!”简单朴实的语言,却充满了理解和体谅,想想工作的艰难和辛苦,这无疑是一份深情的关切和鼓舞。

“串个门、吃顿饭、扫次屋、交次心”,这样一种普通简单的“走亲戚”方式却能增进彼此了解,拉近心灵距离,密切干群关系,让组织安排的“缘分”有了情感和灵魂。(孟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