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某某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直接在项目工程验收单上签字确认,致使他人虚报萝卜种植面积,造成国家专项扶贫资金46156.5元被他人骗取,晏某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这是武定县查处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该县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反向惩处与正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既严肃整治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旗帜鲜明的保护干事创业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级扶贫行业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多种形式对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全面督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要求,紧盯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深入开展“蹲点式”调研监督,紧盯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力度,针对基层干工作疲疲沓沓,遇问题推诿扯皮、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突出问题严查快处。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充分用好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对确实构成违纪、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党员干部,运用第二种形态或第三种形态,调整岗位或免职处分,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严肃问责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改作风。据统计,2020年以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69人次,同比增长16.95%,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2人次,占75.4% 。
在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同时,该县也注重正向激励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采取多元激励方式,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各乡镇和部门,重点了解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了解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需求,积极回应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关切。同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提高问责精准度,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落实。先后为2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对6名干部开展容错纠错,对50名受处分干部开展政治关爱谈话,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良好干事氛围。
“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查阅卡册、督查核实,我们发现,扶贫一线干部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有效处置,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同时,通过容错纠错、澄清不实信访举报、政治关爱回访等正向激励,让广大干部提振了干事创业信心,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题。”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叶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