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昭通市开展了一次“巡乡带村看县”专项巡察,7个市委巡察组的干部们奔忙在群众的院坝里、屋檐下、田坎上、小路边……巡察组的人员生动地称其为“野外拉练”。
该市地处乌蒙山区核心区域,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昭通市通过“巡乡带村看县”提级交叉专项巡察,以“巡乡”为基础,以“带村”为手段,以“看县”为目的,紧盯群众身边的小事,查找县区党委落实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民生领域政策主体责任、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存在的偏差,为脱贫攻坚“把脉问诊”。
围绕中心 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4月23日,市委第五巡察组来到了镇雄县盐源镇付家寨村进行随机走访,搜集问题线索。
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巡察组很快就掌握了付家寨村原支书付某某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原来,付某某在担任村支书期间,曾以黄家屋基村民小组搬迁至岩脚村民小组收取搬迁费为由,共收取村民购置宅基地款40余万元,可村民并没有得到宅基地建房,也没有收到退赔所交纳的款项,该部分款项被付某某挥霍一空。
巡察组随即将该问题线索移交镇雄县纪委监委,启动了相关调查处理工作。
“在本轮提级巡察中,干部职工紧起来了、动起来了,走访到的群众更敢讲、更愿讲了,我们获得的线索更多、更明晰、更具体了。”据巡察组的同志介绍,根据以往的经验,基层偏远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熟人社会”的影响,导致巡不深、巡不透。而本次专项巡察,群众参与度很高,不但有外出务工人员主动来电反映问题,也有专程赶回来反映情况的群众,更有每天定时电话“提醒”巡察组督办落实的群众。
巡察组的工作方式接地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后顾之忧。群众敢说真话了,不但反应问题更有效,而且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
为了做到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各巡察组把办公室座谈变为茶余饭后“走谈”,上班时谈变为休息时谈,询问式谈变为拉家常式谈,普遍谈变为有针对性谈,白天谈变为晚上待群众干完农活回家后再谈,驻点巡察变为流动巡察,固定接访变为上门走访,办公室接访变为田间地头走访,乡、村人员陪同走访变为巡察人员单独走访,通过公告进村、宣传上街、人员入户、田间走访、院坝座谈、火塘开会等方式访民情、听心声,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切身感受到市委的牵挂,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巡察发现部分地区群众工作不扎实;各级责任落实有差距,还不同程度存在形成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工作措施还不够精准,在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上还有短板;脱贫攻坚领域的监督还需加强,基层“微腐败”仍然较为突出等问题,并及时将这些问题反馈当地党委加以整改,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动真碰硬 全力扫黑除恶
“昭阳区公安分局交警二大队大山包中队协警常开铭为非法营运人员何某军等人充当‘保护伞’,帮助何某军等人逃避处罚、打击竞争对手,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国芝军参与赌博,为黑恶势力团伙充当保护伞,受到开除党籍处分……”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不断深入,全市的“破网打伞”行动收效明显,捷报频传。
黑恶势力的猖獗,除了“保护伞”的保驾护航,相关部门的失职失责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铲除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市委、市纪委监委把扫黑除恶作为本次专项巡察的重要内容,列出任务清单,精准查找各级相关部门政治站位不高、责任不落实甚至领导干部涉黑涉恶等问题。
今年4月初,市委第一巡察组进驻昭阳区,收到群众反映昭阳城区1路公交车盗贼横行的线索,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经了解,长期以来,1路公交车上盗贼行窃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有窃贼持刀威胁恐吓群众的现象,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巡察组第一时间向昭阳区反馈情况,要求立即整改。昭阳区公安分局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开展专项调研,加强与公交公司的沟通,在公交车增设监控摄像头,从刑侦、治安、巡特警等部门抽调民警组成公交反扒队伍进行公开巡查和便衣守候,同时启动公交扒窃案件类案侦办机制,加大案件查处,截至今年8月底,1路公交车盗窃案同比下降39%。
根据市委巡察办汇总的情况,昭阳区自然资源局将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更换标题后,作为自己的整改情况上报;巧家县老店镇个别村存在家族势力在村委会长期任职的情况,村干部优亲厚友等问题突出;镇雄县花山乡长时间没有会议专题研究,推进部署扫黑除恶相关工作,无痕迹资料,且工作方案、计划存在抄袭、文不对题等问题……这些现象背后,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不担当、不作为、责任落实不力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对黑恶势力“不愿打、不敢打、不真打”甚至自己涉黑涉恶的问题。
通过地毯式的走访摸查,一个个隐性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推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有效地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132人,采取留置措施19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
真抓实干 促进民生政策落实
切实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推动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从巡察工作中看到希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是本次专项巡察的核心目的。
5月12日,市委第二巡察组来到巧家县药山镇开展随机走访。在与村干部交流过程中,团堡村有一户“钉子户”引起了巡察组的注意,巡察组立刻起身去探究竟。
经走访了解,这户村民姓陈,家里只剩82岁的陈老伯和四十多岁智力存在缺陷的儿子。同时,陈老伯家的房子处于滑坡地带,地基附近出现了裂缝,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但陈老伯却拒绝搬迁。
“我不是不想搬,而是搬不起啊!”陈老伯告诉巡察组的同志,因为家里没有劳力,再加上被取消了低保,对村社干部极其抵触,家庭收入低微,所以不愿参加农危改。
陈老伯的情况让巡察组一行分外揪心。回到镇上后,巡察组第一时间向镇党委反馈了情况,要求他们立即着手解决。
两天后,镇党委政府向巡察组报告,镇里为陈老伯重新调整了低保指标,并协调置换了一处地基,想方设法帮助陈老伯建新房。相信要不了多久,陈老伯和儿子就能搬入新居了。
“基层的突出问题层出不穷,根本原因还是基层干部服务意识缺失,忽视了群众利益,陈老伯的情况就是这种现象的缩影。”市委巡察组的工作人员表示,基层的巡察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显微镜”作用,看清本质,找准根源,并推动解决问题,让基层群众从巡察中得到实惠。
据统计,经过50天的紧张工作,专项巡察成果累累,7个巡察组巡察7个县区的14个乡镇133个村,并延伸到其他46个乡镇和县直部门了解、印证情况,共发现脱贫攻坚民生领域问题660个、扫黑除恶问题69个,向市、县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78条。
“巡乡带村看县”作为巡察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解决了县、乡、村巡察联动不足、力度不够、巡不彻底、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了监督向基层延伸,不留死角,不留盲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朱鹏 柳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