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云南省委据此研究制定了7个方面28条举措,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担当作为,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劲。
诚然,过多的会、过长的文、过度的痕、频繁的督查检查、错位的政绩观、庸政懒政腐政等问题把基层干部的“轻装”裹成“重负”。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发挥着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中枢作用。如果上面的“线”太杂太乱,在为民务实的过程中屡现繁文缛节,很容易束缚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的灵活性、精准性和效能性。时间一久,“钢针”也会“折腰”,“千里马”也将裹足不前。
减负,既要内因驱动,也要外因推动。“甩手掌柜”必须从心理上摒弃懒政庸政思维,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莫让“分内之事”压弯了腰。当然,要把基层减负摆在明处、减到实处、惠及民众,就必须凝聚合力,精准抓好“责任、问题、结果”这三个导向,牵引“减负专列”驶入正轨。
抓好责任导向,坚持以上率下、岗责相适,让基层减负摆在明处。表态不如表率,针对现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包袱,单位主体责任人和领导班子要敢于摆在台面上讲,勇于列出减负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切实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同时,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真正学懂弄通做实《通知》精神,在深化、消化、转化上下功夫,涵养党性,砥砺心性,锤炼正确的政绩观,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尸位素餐,让负重者放下额外负担,让甩手者重挑“分内担子”。此外,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规范、精准、慎重问责,让担当者更有担当,让推责者不敢推责。
抓好问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基层干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担心减负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嘴上踩油门,行动挂空挡”;亦或是“雷声大雨点小”,异化成新的形式主义。因此,减负要以问题为导向,防止“形式减负”,强化靶向治疗,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在干事创业上。针对文件过多、层层发文的问题,必须大幅精简文件,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杜绝“以文件贯彻文件”现象;针对会议过多、层层开会问题,必须大力压缩精简会议,提高会议实效,切实改进会风;针对名目繁多、过度留痕问题,必须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考评指标;针对懒政庸政问题,必须零容忍、严惩处、强震慑。
抓好结果导向,注重工作实绩、群众口碑,让基层减负惠及民众。目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考核乱象屡禁不止,很多检查考核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往往忽略了“群众的口碑是工作实绩的最高赞誉”这一接地气的考核标准。台账、材料已然成为束缚基层干部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负担。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落实成效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能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成立领导机构、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只有让基层干部告别没完没了的“留痕”、没边没际的“背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真抓实干中,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减负结果才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呈贡区纪委监委 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