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时光 | 世园会:盘点之最,不说再会

发布时间:2019-10-10 08:04:4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今天,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

162天会期,如春华秋实,从感官到心灵,给人们满满的收获。让我们盘点世园会之最,回顾场馆景致,寄怀对未来、自然与生命的祝福。

一、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

北京世园会是迄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有86个国家、24个国际组织,以及包括中国各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在内的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

3000多场活动,近千万中外观众参观

自开幕以来,共举办3284场活动,吸引934万中外观众前往参观。“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交流、天天有展示、时时有互动”,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首次全面展示大园艺的概念

北京世园会保留和新增树木23万棵,荟萃国内外园艺精品8000多种,集中展示了820多种蔬菜、果树、中草药,成为世园会历史上首次全面展示大园艺概念的一次世园会。

二、最火爆的展馆

中国馆:最受欢迎的展馆

中国馆取意“锦绣·如意”,如一柄温润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呈现了“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

一座中国馆就是一部中国园艺文化史。“天地人和”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为素材,“山水和鸣”以动态山水的艺术装置和丘陵梯田的意象,“祥和逸居”通过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的互动融合,“和而共生”运用影像图文,传达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国际馆:讲述全球园艺故事

“融和绽放”,94把钢结构的“花伞”是国际馆最标志性的建筑。

这里有国内首创的大型透景画壁展项。以生命的迁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线,选择富有各自特色的五大洲地貌、风光、人文风貌,以新剪纸风格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多元,以无缝投影动画传递园艺的交流与繁荣,以机械装置激发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开启一场洲际园艺巡游之旅。

植物馆:神奇植物在这里

建筑意向为“升起的地平线”,建筑表面机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将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出来,带领参观者踏上一场以感受植物根系力量为起点的奇妙植物之旅。

这里有北京世园会中唯一的展览温室,汇聚6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植物:红树林、蕨类、棕榈……

三、最红打卡地

无园艺,不生活

来到园艺小镇,必会经过隆庆街——“隆庆”是延庆的“曾用名”。古色古香的街道、古典雅致的小院展现延庆历史和妫河文化。

穿过隆庆街,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花田成条块状分布,近千种花星罗棋布。各式花卉争奇斗艳、五彩斑斓,“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花海中央就是网红拍照的最佳打卡点。

登高远眺 永宁瞻胜

“高阁临妫水,平湖映天田”。永宁阁建在天田山上,北临妫河,远眺燕山,俯瞰妫汭湖,是整个北京世园会园区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物,是视野最佳的地方。

园区建设者们运用中国传统叠山理水的园艺技法,拓展废弃鱼塘,营造湖面景观,成湖名为“妫汭”。挖湖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山体,建成天田山,两者构成山水相依的园景组合。

莫莉和她的一家人——世界上最大的浮木动物雕塑

俯瞰植物馆顶部,世界上最大的枯木动物雕塑“莫莉和她的一家人(Molly and her family)”在这里。这组装置包括小长颈鹿、公长颈鹿、母长颈鹿和金属树四部分,总高10米、重达10吨。

莫莉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制作材料——小花牡荆(Molave)。这种植物,上个世纪一度濒临灭绝。设计师希望以此让观众反思废弃材料的使用和对森林的保护,进而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千里江山,四时景和

《千里江山图》原画是绢本设色画,用石青石绿的矿物颜料渲染而成。而在中国馆,《千里江山图》以永生苔藓为颜料,着墨渲染,点皴勾勒,不管是森林、瀑布还是山坡非常立体鲜活,细节感十足。同时,加入影像投影技术,让《千里江山图》“活”了起来,青山绿水间有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动感。

富春山居,春江风和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展览以植物艺术装置结合光影艺术手法,再现《富春山居图》的水墨意境,揭示中国山水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

四、世园会将成为“两山理论”的重要传播基地

北京世园会以花卉园艺为媒,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共享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成果。

会后,中国馆将转型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博物馆,把这份宝贵财富,留给更多人共享。

园区将转型为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给社会各界提供一处感受自然力量、感受中国传统园艺文化和最新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场所。

妫水河南岸自然生态展示区将探索建设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开设生态林窗,打造水中有鱼、林中有鸟的自然景致。

(慕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