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距离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已有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基层减负年”相关要求,重点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许多基层干部切身感受到会议少了、文件少了,名目繁多的“责任状”也少了。
但客观来讲,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要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并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当前,在一些老问题得到遏制的同时,一些困扰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新问题有所抬头。近期,《半月谈》杂志关于基层减负的“年中观察”将其梳理为三类:一类是简单敷衍应付,执行中央减负政策大打折扣;一类是“越减越负”,发红头文件少了,通过电话、微信发通知的情况却有所增加,地方报表材料减少了,APP、打卡排名等项目却多出不少,基层干部整天忙着准备“减负材料”,应付减负督查;还有一类是变相加压,用简单化、泛化的问责落实减负,看似无形实则压力山大,基层干部叫苦不迭却又不得不为。这些新问题冒出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基层干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终端”和“末梢”,既是各种不必要负担的承受者,又是减负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在为基层减负时,既要突出重点、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也要聚焦痛点、自下而上,多听基层干部声音,及时回应基层关切。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在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等环节上让基层参与,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把减负焦点对准干部的“累点”“痛点”和基层形式主义新问题,大力压减各种无用的文山会海,削减无谓的检查考核,扭转过度的留痕管理,不断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促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面对当前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关爱基层干部,就是要既为其松绑减负,又为其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帮助愿干事、干实事、多干事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面对矛盾时迎难而上、在面对风险时挺身而出。
需要强调的是,减负不是减质量,关爱也不是降标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基层干部更加担当、更有作为创造有利条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抓工作落实和为民服务上。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把“减负年”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而应抓住机会大显身手,在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等“火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用忠诚干净担当的行动展示基层干部的好作风、好形象。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督促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相关要求,紧盯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及其新表现,强化监督,严肃查处,形成震慑,不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细落实。(王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