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1981年11月16日,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中国女排战胜实力雄厚的东道主日本队,夺得首个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队员在领奖台上。
下图:中国女排先后9次举起世界冠军的奖杯。郎平对“女排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有时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现在,她正与女排姑娘们一起为东京奥运会备战。(资料图片)
“朱婷发球……直接得分!赢了!”2019年8月4日晚,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B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3比0完胜土耳其队,以三战全胜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一,拿到直通东京的入场券。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这些90后、00后姑娘们身上,闪动着光彩。
上世纪70年代,作为“三大球”之一,我国排球项目担负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使命。湖南郴州,中国女排早年的训练基地。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周漏风,冬天训练,冻得直打哆嗦,地上铺的是带毛刺的旧木板,每场练完身上都扎满木刺。
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作者鲁光目睹了“魔鬼训练”场景。主教练袁伟民站在高台上,把一筐球不间断地扣向对面,队员飞身扑救,一个滚翻后立马爬起来接下一个球,每一个球角度都很刁钻。姑娘们浑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时连站都站不稳,要被架着回宿舍。
没有艰苦奋斗的过程,哪有胜利的喜悦泪水。
1981年11月16日傍晚,许许多多中国人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正在进行。面对实力雄厚的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胜局比分落后的艰难时刻,女排姑娘们咬紧牙关,绝不放弃,郎平最后高高跃起,一记重扣,中国女排3比2夺得了“三大球”的首个世界冠军。
次日,《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北京商标一厂、无锡钟表厂等职工说,“学习女排精神,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女排精神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对各行各业起到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时,面对与世界的差距,人们感到失落与彷徨。“女排精神”让中国人感受到自尊、自强、自豪,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几十年来,一代代女排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训练场、比赛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国女排先后9次举起世界冠军的奖杯,“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演化自北宋哲学家张载《西铭》中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思是说,艰难困苦往往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助人成功。这句话,充满唯物辩证的哲理,反映了不畏艰险、自我磨砺的独特民族品格。中华民族历尽苦难的历史,就是一部以艰苦奋斗铸就辉煌的历史。
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伴随着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黑龙江萨尔图,蒙语为“多风的地方”“有月亮的地方”,属安达市管辖。1959年9月,勘探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工业性油流,进而发现高台子油田。恰逢国庆十周年,就把这个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后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
东北发现了特大油田,正在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全国劳模、石油工人王进喜,很快知道了这一喜讯。
王进喜,1923年生于甘肃玉门,15岁到玉门油矿当童工,解放后到钻井队工作,历任钻工、司钻、钻井队长。1959年,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下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高纪录,1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次年春天,王进喜率队奔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人拉肩扛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萨55井安装起来。水管线没接通,就带领工人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一盆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仅用5天时间,他们就打出了到大庆后的第一口油井。“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在第二口井钻到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若不及时制止,可能井毁人亡。压井需要重晶石粉,可现场没有。王进喜当机立断,决定加水泥来提高泥浆比重,可水泥加进去就沉了底,不能融合。王进喜和工人们一起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3年,大庆油田正式建成,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奋斗精神,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气概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2018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作为竞技体育项目,这些年中国女排所经历的并非一帆风顺,输过比赛、丢过冠军,也跌到过低谷。但女排精神不是只为赢得冠军,而是始终竭尽全力、坚持奋斗。
十几天前,巩俐来到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的赛前训练现场,观察、学习女排队员和教练员的一举一动。她将在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中饰演郎平。这部电影以几代中国女排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她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计划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
作为运动员,郎平曾经达到了辉煌巅峰。退役后,也完成了从运动员到优秀教练员的转变,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但当祖国需要她的时候,先后两次接过中国女排的帅印。特别是面对中国女排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失利的境况,年过半百、带着一身伤病的郎平,选择为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担起责任。
郎平倾注了所有心力,带训练、看录像、做分析,周末无休是常事,还曾晕倒在训练场上。不计回报的奋斗与付出,让中国女排重获新生。日本世界杯、里约奥运会、大冠军杯赛,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郎平也成为排球史上在球员及主帅时期均获得奥运金牌的第一人。此刻,她正与女排姑娘们一起为东京奥运会备战。
郎平说,“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中国人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通向胜利的路,仍需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一代代继续奋斗。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30多年前,女排姑娘们曾集体写下:“为事业而奋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句话,永不过时。(韩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