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思践悟

发布时间:2019-07-03 07:39:5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借此契机,我们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共同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热词考

“初心”到底什么意思?

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初心”一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本意”的含义,指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本来的意愿,东晋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就有“既不契于初心”一语。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往往也会渐渐淡忘,于是便有了贤哲之士“不忘初心”的提醒,唐代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心愿,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有对这样意涵“初心”的阐释。佛教较早直接使用初心一词,其意即初发心、初发意,强调知得要行,所谓“护念初发心”,即时刻保持、呵护初念,没有此念,行动也就缺乏了指引,故后世在概括《华严经》思想时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道德经》对初心的解释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始终怀有一颗率直、纯真、善良之心。

儒家在讲初心时已经超越了词语本身的意向,往往强调学者要能“求圣人之初心”,体会古代圣贤创作经典、奋力实践的初心,只有理解了圣贤的初心,才能体悟圣贤的真正意图,打通现实与历史,更好地实践。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年幼时有一次看到家乡吉州学宫有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这三个人均因生前的忠义之举而获得“忠”的谥号。年幼的文天祥感慨道:“死的时候如果不能和他们并列,那就不是真男儿了!”这样一个信念伴随了他一生。国家有难时,他以书生之力举兵而起,纵使战败被俘依旧坚守气节,忽必烈欣赏他的才能与气节,亲自招降,他却只求一死以做到“仁至义尽”。文天祥死后,在其衣服中发现了他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的故事提醒我们,初心绝不是任意一个念头发作的时刻,初心含有一种对自身使命的自觉,同时初心也意味着坚定,一种信念一旦确立,就有了行动的方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遭遇挫折与诱惑,反而会从中豁亮自己继续前行。就如司马迁在遭遇李陵之祸而受酷刑之后,他忍辱负重,完成修史理想。

有自觉而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才能有笃实的行动与不渝。没有初心的人只会把自己放于流俗之中庸俗地活着,甚至连理解伟大的能力也都丧失了。就像经常有人怀疑英雄,他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忍受肉体的煎熬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初心,无法越过自身思想的渺小,进而思考伟大。初心即是一个人理解伟大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朝向伟大的起点。

学而思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

陈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从本源上来讲,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追溯到170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全人类谋幸福,为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这些都是宣言所提出的基本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使命与信仰。我们党很多早期领导人的初心和使命意识就来自这里。1936年10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说道:“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说的这三本书就包括《共产党宣言》,他说:“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初心和使命书写在旗帜上,并为之进行不懈斗争。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早的注脚。在初心和使命的激励下,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致力于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1983年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人民跟着共产党干什么?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也正是这份初心、使命与责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2016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8个方面要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这里第一次在“初心”后面加上了“使命”,第一次完整提出初心和使命的内涵,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奋斗逐梦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中国走上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

践中悟

初心和使命怎么体现?

帅志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织部干部)

为民办事服务,既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践行宗旨意识的题中之义。回想起前两年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柏香村驻村扶贫期间一件10元钱的“小事”,深切感受到只有把群众诉求摸准摸实,一抓到底解决问题,才能把每一件“小事”办好,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

当时,我们走访了解到部分贫困群众看不上卫星电视后,便争取了免费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的项目。没过几天,贫困户老刘给我打来电话:“村上不是说扶贫项目免费吗,咋个安装完了师傅找我收钱哦?”我们马上与主管部门联系,请其督促停止收费。

半个月后,我们例行走访经过老刘家,边“摆龙门阵”边帮他算起了近期的收支账。他说,最近打零工赚了点,母猪下崽后卖了两头小猪,生活很安逸,就是不知为啥这个月多扣了10元手机话费。

经了解,因老刘的手机运营商同时负责本次卫星信号接收器安装,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给老刘等一批贫困群众“安排”了10元的月租。通过反复沟通,运营商停收月租,并逐户退还了多收的10元。事后,村主任由衷地说:“10元钱都为我们积极争取,党派来这样的驻村干部,真是我们的福气!”

怎样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办好?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源于信息不对称、不公开。于是,我们拓展村务公开和干群互动渠道,通过村务公开栏、意见箱、微信群、二维码、短信群发、在线村务公开等平台,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此,村里“小事”少了、好办了,群众对组织、对干部更信服了,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更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