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时光 穿越历史,感受纪律的力量(上)

发布时间:2019-05-25 07:40:1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纪律,对一个政党有多重要?

走进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当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进入视线,你的心中,或许就有了答案。

这里开设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览,通过“创立与探索”“推进与曲折”“恢复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四个部分,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馆内“创立与探索”部分,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纪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展馆序厅中,背景浮雕通过河流山川与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五大会址、瑞金、延安、西柏坡、人民大会堂等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元素的有机组合,勾勒出党的纪律建设走过的历程。以王荷波、向警予、焦裕禄、杨善洲等历史人物和穿草鞋的红军、戴草帽的农民、戴工帽的工人等形象为原型的雕刻群像,塑造了一组代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优秀党员和纪检干部,严守纪律,行廉志洁,继承传统,激浊扬清,奋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

我们党成立时的故事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初在上海,会议期间有巡捕突然闯进,警惕性极高的几位党的开创者当机立断,决定转到嘉兴,在南湖的红船上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完成了大会闭幕。这也说明,我们党甫一成立,就面临着险恶的环境。先进与落后、光明与黑暗本是天敌。在风雨如晦的旧时代,一切落后的反动的势力不会容许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先进的政党在中国存在。斗争,从我们党成立起就开始了。


一大会议中途遭到法国租界巡捕的骚扰,被迫转移到南湖的这条红船上。

中国共产党依靠什么展开斗争?一靠理想,这是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二靠纪律,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才有力量。不仅如此,对于当时尚显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纪律是否严明,直接关系着能否在斗争中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才能够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900多字,虽无纪律专章,但有10条涉及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等基础性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在党章中首设纪律专章。

192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上海、浙江等地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反动派的凶残、斗争的残酷展现地淋漓尽致。

1927年9月11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开启了党内监督的组织创新,高举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监督执纪的旗帜。

中共五大的开幕式在武昌都府堤20号召开,由于严峻的革命形势,会议第二天转移到汉口黄陂会馆举行。

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就马上开始按照党章履行职责,主要是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其中包括对未能执行党的决议,或者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党员严格问责,并按照党纪严肃处理。

这是当时中央监委召开会议的模拟场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纪律?因为血与火、忠诚与背叛、反腐败与腐败的斗争中,历史和现实的教训足以让人警醒。

馆内的展品中,有一份“带血的报告”,是重庆白公馆、渣滓洞300多位牺牲于革命胜利前夜的烈士留给后人的。著名的“狱中八条意见”,就是根据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提炼的。当时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正是因为曾是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的叛变所导致。红岩烈士们身陷囹圄时,对党的领导干部叛变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思索,向党建议“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这份“带血的”意见,是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先烈们对党执政后的殷切希望,至今仍然发人深省。

从白公馆渣滓洞带出的重要历史文献“狱中八条意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纪律严明才能赢得民心。一组泛黄的老照片,记载着发生在井冈山的一段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走向井冈山。能否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决定着这支队伍和党的未来。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缘此而生:“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这几十个字,被红军战士们写在包袱上,时刻提醒自己。通过严明的纪律,人民群众看到了党的军队与旧军阀的迥然不同,感到这才是自己的队伍,给予全力支持,一个崭新的红色政权在江西真正建立起来。“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在军装上,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了担架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一心跟着共产党。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的荆竹山雷打石第一次向工农革命军提出“三项纪律”。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的科学论断,强调“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并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在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作出六条重要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会后不久,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图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六条重要规定。

图为“进京赶考”雕像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统治的覆灭。进入上海之前,总前委制订了《入城守则》,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不准在市区作战使用重武器,二是部队不准入民宅。

1949年5月27日夜,上海战役的全部战事结束。解放军第3野战军9兵团第20军、23军、27军连夜入驻上海城区。进驻上海的10万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守则》,全部露宿街头,没有发生一起入住民房的事件。人民军队以“铁一般的纪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肯定。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上海市长。在上海解放前夕,陈毅于5月10日在江苏丹阳发表关于入城纪律的讲话,明确指出:进入上海“必须强调入城纪律,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开始,是和市民的见面礼”。图为1949年的陈毅和《中共中央军委批转东北野战军入城纪律守则》。

图为解放上海时,解放军战士不进民房睡大街的场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执纪,在纪律建设方面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经过28年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郝思斯  武汉市纪委监委  武汉革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