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吨紫菀顺利装车,现在出山!”近日,已在湖北省郧西县香口乡仓房村“泡”了3年的药材经销大户常道华,终于等到紫菀收获的这一天,满心欢喜溢于言表。
和常道华一样高兴的,还有该县纪委监委驻仓房村第一书记余盛国。紫菀装车运出山的那一刻,余盛国的眼睛有些湿润,消瘦的他站在田间,脚上沾满泥土。驻村4年来,余盛国把自己“钉”在仓房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力壮产业、创环境、补短板,把炽热的心全部奉献给了这里。
一份情怀始于心——“余书记就像我们的亲兄弟”
“我们这啊,就没有不认识余盛国书记的!”在仓房村,余盛国人气很高。
2015年3月,当余盛国踏上仓房村的土地,他才认识到这个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的小山村,不是“建仓房、储备粮”的富庶地,而是山高人稀、土地瘠薄的重点贫困村,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45.2%。
“只有沉下身、静下心,视村如家,视民如亲,才能对得起组织信任和群众期盼。”驻村之初,余盛国就给自己立下规矩,也跟贫困较上了劲。
精准扶贫,规划先行。工作刚起步时,仓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511人,余盛国按照“五定一看”等要求,对全村贫困户逐一进行核查摸排,从源头上确保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余盛国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广泛征求意见,紧密结合村情民情,科学制订了仓房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绿化规划等,按照“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总体部署逐步实施、稳步推进扶贫帮建工作。
2018年村“两委”换届,余盛国带着工作队挨家挨户讲政策、问民意、督风气,最终选出了群众信任、组织认可、能干实事的新班子。工作中,他始终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作为常抓不懈的必修课,定期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使得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
方圆13.2平方公里的仓房村,余盛国用“铁脚板”反复丈量。几年来,他已记不清帮村民代办过多少手续、捎带了多少东西、邮寄出多少包裹。“顺路的事儿,不值一提。”接到求助时,余盛国总是淡然一笑。
去年冬天,余盛国了解到四组贫困户祝文成养殖的牛羊接连发病,死了不少,这可急坏了这一家人。余盛国急忙联系畜牧技术人员上门会诊,对症下药,保住了家庭的主要收入。祝文成的养殖逐渐步入正轨,如期脱贫,并带动了周边农户。提及此事,祝文成动情地说:“余书记就像我们的亲兄弟!”
一种品质践于行——“他是真心帮助我们”
“扶金扶银不如扶起产业。”作为驻村干部,余盛国思考最多的是村里的产业发展。
散户发展牛羊养殖?投入大、风险高,增收难保障!靠种粮种菜挣钱?壮劳力大多外出,效益也不高!如何让农民增收,始终萦绕在余盛国心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余盛国得知在仓房村参建工程的企业老板常道华还经营着药材生意,他组建的常兴中药材合作社在郧西县六郎乡、马安镇都建有药材种植基地而且效益不错。
“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个模式正是余盛国理想的产业脱贫思路。稳妥起见,余盛国和村支部书记先带着几名贫困户代表到六郎、马安等地进行考察。一番功课做下来,一行人“脑洞大开”。大家一致决定,引进知母、紫菀等中药材到仓房村种植,采取订单式生产、保护价收购,让群众放心、放手、放开胆子去干。
万事开头难。听说村里要推广种植药材,有的农户并不看好,心里犯嘀咕。余盛国包联的贫困户柯其根就打了“退堂鼓”,他一说没种子、没技术,又说效益没保障。还有村民认为,“不种粮食种草药,卖不出去就得吃空气”,抵触情绪严重。余盛国并不气馁,他和村干部分头召开小组会讲政策,又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解疑问,最终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没有药材种子,村里的合作社足量提供;没有购种资金,那就先领回种苗免费种,等有收益后再扣除种子款;没有技术指导,有合作社负责免费培训;担心销路,由合作社以最低保护价负责收购,确保农户有种必有收。
问题一一得到解决,仓房村农户种植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开锄,户户入地,药材种植面积很快发展到500余亩。现如今,仓房村连片种植的知母、紫菀、苍术等药材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药材种到地里,壮劳力们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们还能怎样增加收入?余盛国又找到了好门路——承接渔具半成品加工。这一项目技术易掌握,劳动强度小,免费提供原材料,而且按件计酬、多劳多得。2018年,余盛国牵线在村里建起了鱼钩加工扶贫车间,20余个工位每天满满当当,大家在这里热热闹闹地飞针绕线,还有的把材料带回去利用闲暇时间制作。
“他是真心帮助我们,从过年到现在,我边忙农活边做工挣了2000多,贴补家用足够了!”村民陈永珍快人快语,话语里满是感激。
多年来,余盛国来回奔走在仓房村的沟沟岔岔,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蹚路、搭桥。如今,村里组建起了富霞、鸿顺等4家专业合作社,渔具加工车间生产繁忙,马头山羊、郧巴黄牛、三黄鸡等特色养殖也被引入,香菇种植车间已经建成,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一片精诚立于世——“纪委帮扶显真情,党的政策暖人心”
58岁的吴胜焕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不识字,但常常念叨:“今年我去开过好多次会咧,听余书记给我们讲课,讲得可有味儿!”吴胜焕提到的“开会”,其实就是余盛国在仓房村主推的“村民课堂”。为了让每一位农户都知晓国家政策,他组织全村村民分期分批轮流到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听课,每次40余人,深受村民喜欢。
仓房村有4个安置点,共建有易地扶贫搬迁房5325平方米,安置了100户213人。从最初的勘探选址到征求群众意见,从督促工程进度到协调解决水电、网络等问题,从帮助村民搬家入住到动员大家腾房拆旧,从配套建设共享栏圈、菜园到房前屋后的绿化亮化,仓房村易地扶贫搬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余盛国忙碌的身影。
78岁的宋国才的老屋,是仓房村最后一户石板房,由于几个儿子有多处住房,按照精准识别的要求,宋国才老两口不能纳入贫困户,但他们又不愿跟儿子共同生活,就一直住在老旧的石板房中。余盛国知道后,多次上门走访请二老“搬家”,可他们听说村里给他们找到的“新房”是以前的校舍后,死活不同意。余盛国只好召集老宋的子女召开家庭会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反复做工作,今年3月底,宋国才老人搬进新房,看到整饬一新的房子,他竖起大拇指说:“为了我的事,余书记操碎了心,谢谢他,谢谢党!”
从2016年起,郧西县纪委监委机关结对帮扶仓房村,先后募集捐款4万余元,多方争取资金300余万元,为仓房村新建水厂1座,铺设饮水管网20000余米,新修通公路7.5公里,还配套建设了托儿所、卫生室、群众文娱广场……
“花草绿,路灯亮,扶贫房子真宽敞;种草药,钓鱼钩,产业发展新希望;纪委帮扶显真情,党的政策暖人心。”一首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是对帮扶工作的最大肯定。(代江兵 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