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品典故 |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发布时间:2019-04-06 07:39:0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讲话原文】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2017年6月23日)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出处】

《十一家注孙子·虚实篇》

【原典】

杜佑曰: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其会地之日,无令敌知。知之则所备处少,不知则所备处多。备寡则专,备多则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释义】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出自《十一家注孙子》。《孙子》即《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注解者辈出。《十一家注孙子》是曹操、梁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梅尧臣、王皙、何氏和张预等十一位注家对《孙子兵法》的阐释。“分则力散,专则力全”一句出自杜佑的注解,意思是说:如果把军队分散多处,兵力自然会随之分散;反之,如果军队集中一处,兵力自然也就聚合了。

军事是力量与力量的碰撞,力量的专分及众寡直接影响胜负。作为古代兵学上的重要范畴,“众寡专分”的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孙子兵法》上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两军对垒,若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设法造成“我专而敌分”“以十攻其一”的局部优势局面,从而“积小胜为大胜”,彻底消灭敌人。

在军事史上,“我专而敌分”“以十攻其一”而取得胜利的并不鲜见。其中明朝与后金之间的萨尔浒战役堪称经典。

公元1619年,明朝集结12万兵力,准备直捣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围歼不过6万兵马的努尔哈赤。主帅兵部左侍郎杨镐制定了“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的方针:东路3万人,西路3万人,南路2.5万人,北路1.5万人,剩余人马作为机动。

我有四面围剿,任你插翅难逃!杨镐派人带书信给努尔哈赤,宣称明朝集结大军47万四路进击,并告知其真实的发兵日期。

得知明军部署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分兵迎击,而是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他亲率八旗主力,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敌约5万人。“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弯弓射箭的后金骑兵竟然击溃了装备火器的明军,也拉开了明朝覆亡的大幕。

毛泽东同志指出:“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这样,只要保证每场战役的胜利,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整体上从劣势地位转变为优势地位,直至歼灭所有敌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正是靠着“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次地以弱胜强,一步步地收拾旧山河,建立新政权。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更是分析问题、着手工作的基本方法。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7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因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到迈入新时代;因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从不能温饱,到走向全面小康。70年筚路蓝缕,70年风雨兼程,当前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响鼓重锤、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慕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