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年春节,福建省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村民沈达生家“喜事”连连,新建房封顶、女儿倩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瞅着日子越过越红火,沈达生笑开了眼。
创业遭遇“滑铁卢”
沈达生,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妻子沈彩华是聋哑人,好在两人拥有一双乖巧的儿女,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现在女儿上了大学,儿子正在读初中。
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沈达生的“家当”屈指可数——一间2层高的瓦房;几块分散的土地,合起来也不过1亩多,种着十几棵青梅、十几棵龙眼树和5棵荔枝树。
沈达生平时揽些水电活赚工钱,沈彩华跟随建筑队打小工,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看到同村人外出打工、经营小生意、盖起新房,沈达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2017年,政府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鼓励村民以家庭养殖项目带动创收。沈达生一听到消息,立即与叔伯兄弟商量,想通过养鸡创业致富。父母、叔伯、兄弟都十分支持,纷纷把手中闲置的土地无偿让给他使用,眼看着占地近5亩的养鸡场初具规模,一家人心里乐滋滋的。
有了场地也要有技术。随后,沈达生积极参加当地镇政府举办的“雨露计划”养殖技术培训,学习养鸡技术,并获得省级财政专项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购买的100只乌鸡苗。“只要技术管理到位、鸡苗成活率高,一般都能赚钱。”看着100只乌鸡苗,沈达生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新生活。
然而,天不遂人愿,乌鸡养殖并不顺利:因养殖场地处偏僻,放养的乌鸡有的被蛇咬死,有的被黄鼠狼叼走,100只乌鸡最后活下来的不到十只……初试创业的沈达生遭遇了“滑铁卢”。
苦干实干点燃新希望
养殖失败不仅使沈达生一家的致富梦破灭,他们还为此欠下一笔债。沈彩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张罗完一家人的早餐就出门去打小工赚工钱,为了多赚些钱尽快还债,什么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
“看到妻子那么拼,我作为一家之主更应该挺直腰板,担起责任。”沈达生重拾水电安装技艺,早出晚归打工赚钱,“我做水电活每平方米收取30元工钱,材料费由建设方承担,这样我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3000多元,一年下来,可以赚近3万元。”
不仅如此,沈达生还承包了全村自来水管道维护,每月领取“工资”,年收入2万多元。沈彩华挑水泥、砌砖,每天工钱大约100元……就这样,夫妻俩靠打工收入,加上自家果树收成,2018年终结算,沈达生家有了近10万元的存款,不仅还清贷款,还实现了脱贫。
“认作认吃(闽南语,‘老实本分干活’之意),只要肯吃苦,就一定不会被饿死。”瞅着银行存折不断往上蹦的数字,沈达生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并萌发了新的梦想。
多方助力圆了“安居梦”
拥有一间“不怕刮风下雨”的新房,让妻儿过上安稳的生活,是沈达生几十年的梦想。
以前,沈达生一家四口挤在约40平方米的二层“老厝”里,楼层铺设预制混凝土板,屋顶盖瓦片,“晴天还好,一旦遇到雨天,那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若是台风天,房顶瓦片吭吭作响,有时甚至被风刮得不见踪影。”
建一间混凝土结构的新房,大概二三十万块钱,这对于一个刚刚脱贫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妻儿,沈达生觉得咬着牙也得干。
要建房就要先有土地。沈达生找到村里,村主任说:“这是好事呀!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志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建新房,应该大力支持!”村里立即召开两委会进行研究,划拨一块约70平方米的集体土地,作为他的建房用地。镇政府也及时给予审批支持。
对于建房资金来源,沈达生也有自己的打算:自有资金解决一部分,可以找亲戚朋友借一部分,此外,钢材经销商和施工队也表示可以赊欠部分钱款……
关于养殖场的“二次创业”,沈达生也有了进一步规划: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在养殖场上围铁丝网、铺设管道,实现通水通电,下一步准备养鹅。鹅不怕黄鼠狼,而且山河村周边养鹅的人多,成规模,有技术支持……
2019年春节前,沈达生的新房建筑框架初步完工,房子很快就能建好了,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提起女儿沈倩倩,沈达生特别骄傲。倩倩现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申请了助学贷款,另外学校每月补贴100元伙食费。她在学校里省吃俭用,刻苦学习,2018年获得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倩倩说:“我想争取再读本科……这笔奖学金,可以帮我完成本科学业,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看着生活一步一步好转,沈达生信心满满:“如果顺利的话,很快就可以把欠款全部还清……女儿将来想当一名老师,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梦想。”沈达生说,新的一年里还要再接再厉,为家人的幸福未来不停奋斗。(本文由网友陈辉提供 曹静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