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品典故】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发布时间:2019-01-04 17:30:0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讲话原文】

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

【出处】

宋·赵湘《本文》

【原典】

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

【释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的终生目标,赵湘在《本文》中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修养好自身的品德。这种说法在古书典籍中并不少见,《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个层层递进的境界,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短九个字,听起来简单,念起来顺口,做起来确为不易。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生活在真空当中,但不能以私爱妨害公义,必须分清公私分明与私事公办的区别,守好私行不失于公与慷公家之慨之间的界线。社会学当中有个“角色规范”概念,是指群体中每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在个体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领导干部的亲朋好友,比之一般人与权力的距离更近,如果不遵守角色规范,缺少约束和引导,就可能导致权力滥用,落入社会失范的境地。“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利用职权为亲朋非法谋利,不仅违反相关纪律规定,还蚕食着社会公平正义。

纵观历史,凡是留名后世的家族,大多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颜氏家训》《了凡四训》《训俭示康》等都成为传世典范: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强调治家的重要性堪比治国;钱基博在给儿子钱钟书的家书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郑义门以孝义传家,历经三个王朝百余人出仕为官,无一人贪赃枉法……《学治臆说》中说“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亲朋干政,容易危害百姓、祸乱官场,因此不宜被委以重任。“莫用三爷”,这是历史的教训和智慧。

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阃内。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在落马官员当中,“全家腐”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亲朋经商办企大开方便之门,前门当官,后门开店,攫取巨额钱财;在中央巡视组对部分地方和单位的巡视反馈中提到,有的单位存在“近亲繁殖”“裙带关系”现象,萝卜招聘、绕道进人问题严重;有的领导干部把家庭变成“权钱交易所”,家人成为“收款员”,大搞贪腐夫妻店,受贿父子兵,全家上阵,共同敛财……这些违纪违法的行为,与一些党员干部家教不严、家风不正不无关系。

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了良好榜样。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从不允许亲戚朋友享受特殊照顾;陈云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彭德怀在给侄子彭起超的信中说:“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

家风关乎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利用职权便利为亲友牟取私利,私事公办、公私不分,轻则废职,重则亡家。党员干部要立身以正,从正心、修身、齐家一层层做起,锤炼自身定力,管理好自己的小家,才能言有号召力,行有凝聚力,得到百姓民众的信任。“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值得广大干部细细体味和践行。(李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