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当天上午,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63岁的共产党员、村小组长李华明作为“现代愚公”典型代表,光荣地获得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西畴,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睡。这里山大石多,基础设施不全,发展欠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漠化特困地区县、革命老区县。西畴县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一度被认为罹患“生态癌症”。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9.9%属于山区,喀斯特地貌占75.4%,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李华明所在的岩头村,因地处大山深处的100米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是一个只有15户人家共75人的小山村,村子“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岩头村尽管离西畴县城只有8公里,但地处深山交通闭塞,由于不通公路,有说不完的难处,令人心酸。
在这里,村民卖头猪,也得花钱请人来把猪抬出去,工钱就花去猪价的一半。曾经有一年,村民杨应清家养了一头大肥猪,找了4个人帮忙抬出去卖,抬到大岩子那里,不小心跌倒了,连人带猪滚了下去,猪死了,人也受了重伤;村民杨应坤拉牛去犁田,翻越大岩子的时候,牛滚下去摔死了;村里人生病只能用人工担架抬到医院救治;孩子们在距离2公里外的学校上课,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令人揪心的还有,外面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岩头村来,一个只有15户人家的小村子,就有4个老伙子找不到媳妇,有6个男人的老婆,好不容易娶进来,又先后跑了。1997年,岩头、垮石岩等11个村的群众挖出了4.5公里长的主干简易公路。然而,由于地势陡峭、位置偏僻,从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的1公里公路被悬崖挡住了,村民仍然没有摆脱行路难的困扰。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要致富先修路,苦熬下去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受穷!”作为村小组长的李华明暗下决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悬崖上的进村路打通。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李华明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向大山宣战,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叫板,用行动诠释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2003年春节刚过,李华明立刻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们热情高涨,每户集资2800元,每家出一个劳动力修路。缺乏资金,村民们就卖鸡卖牛自筹经费,80多岁的老人望着已经四壁空空的房子,一咬牙,把为自己准备多年的老寿木也卖了;缺乏青壮年,老老少少齐上阵,岩头村热闹起来了!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爬起来!白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不停地干,晚上借着月光继续干!
克服一切阻挡致富的障碍
正如村民们所说:“与其等着看,不如自己干!”很快,从西珠公路接到垮石岩村的公路修好了。但是,从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的最后一公里路,被垮石岩村背后的大岩子挡住了。由于大岩子下面有民房,有高压电线和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通讯光缆,在这个悬崖上修路,不能用炸药炸,只能用铁锤打,用錾子凿,总之,不能让石头往下落。
就这样,为修好这最后一公里公路,村民们用木板和木桩,在原有小路边建一个2米高的木篱笆遮挡落石,再用泥土装袋后在路边砌一堵简易防护墙,用铁锤小心敲,用錾子一点一点地凿。真正修起来才知道,工程比想象中更加艰难,最后,不得不停下来。
“坚决不能被大岩子拦住岩头村的致富路!哪怕是全部用錾子錾,我们也要一点一点地在大岩子上錾出一条公路来!”2007年,李华明再次动员大家,每户再集资3000元,买了风钻机等工具,下决心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但是,刚修到邻村地段,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按照规划线路,这最后一公里路要占到垮石岩、大湾、瓦房3个村小组11户农户的土地。11户农户非要补偿后才同意岩头村修路,于是,600多米的路段,仅仅付给邻村的土地占用费就花了78000元,这可是岩头村15家人一年的全部收入啊!特别是有一户人家,因他家就住在悬崖下面,尽管李华明和杨应书副村长反复找他家协商,他都不同意我们在大岩子上施工,还说:“要在大岩子上修路也行,必须先交30万的押金。”
思来想去,李华明始终不服输,跑去找当地党委、政府反映,得到了县、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其它各部门的大力帮助,那30万的押金的事才算解决了。同时,李华明又动员大家咬紧牙关,鼓足干劲,积极行动起来修公路,全村群众又筹集到修路资金43.5万元。他心头压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放下来了。一切困难都解决好后,群众终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修公路。
不能用炸药炸,他们就在打好炮眼后,用膨胀剂放到里面,慢慢把石头撑裂。买来膨胀剂后,李华明和空压机师父一起,用一根结实的粗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杆上,另一头拴在大岩子上面的树桩上,就这样,他们吊在大岩子上打炮眼,像打秋千一样,晃过去晃过来的,十分危险。
打好炮眼后,再把膨胀剂调好放进去,等到第二天,发现岩石真的被撑裂了,那时,李华明心里非常激动,眼泪都流出来了。他们再用炮杆小心地把撑裂的石头撬起来搬走。实践证明,在这个不能用炸药爆破的特殊地方,用这种办法来破岩子修公路,既安全又快捷,以前用老办法要一年甚至是几年才能做好的活计,现在几个月就干好了。
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简易路。此后,县政府出资1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用20多天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终于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开拓新的“致富路”
路通了,村里具备了发展条件。李华明带领群众又为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开始了新战斗,人畜饮水工程、村活动室建设、安居房建设等项目一个接一个。如今,村里不但通了主路,还修通了环村路。岩头村的好事一件连着一件,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在西畴康达乌骨鸡企业的扶持下,他们计划代养1.5万只乌骨鸡,现在已经在山上放养了近4000只;计划养殖规模500头的生猪代养点也正在建设中;他们还开办了“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招来了一批批客人。现在,岩头村没有一户档卡户,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就连大学毕业的姑娘都愿意留在村里成家,他们的小康梦越来越近了。
12年来,为了修通进村路,村民们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村民杨育民,在修路时弄伤了脚落下终身残疾;李光翠的右手食指被石头砸断;为偿还修路欠下的债务,村里有18个人外出打工;这么多年李华明几乎顾不上干家里的农活,远在几公里外的田地连续多年放荒。这次,为了修建水池,解决人畜饮水和产业发展用水,他又把自家的7分土地让出来,种在地里的玉米、核桃树、香脆李等作物的损失,一分钱都没要。
脱贫攻坚,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李华明表示将继续带领村民们,发扬12年如一日凿岩不止、用打通最后一公里进村路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把岩头村建设得更加美好!他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实干,就一定有希望!
一公里很短,12年很长。李华明就在一短一长间践行“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希望”的“西畴精神”,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战贫魔,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脱贫致富路。(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