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我与纪检监察的第一次惊喜“碰撞”

发布时间:2019-11-29 15:02:48   来源:普洱市纪委监委

“史册有遗训,形端则影直。”纪检监察队伍是党纪党规的坚定守护者,更是形端影直的表率者。时间飞逝,转瞬间我加入纪检监察这个大家庭已快三月,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初碰面”,让我渐渐揭开了纪检监察神秘的面纱。

第一次参与办案,是九月中下旬。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手”,我既感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我时刻告诉自己,在工作中要善思好问,虚心向前辈们学习,要当好“小学生”。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我渐渐意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缜密性和严肃性,在工作中,从细枝末节找线索、客观分析是关键。而每一次办案的成功突破,无不是纪检监察队伍较强的政治素养和娴熟业务技能的综合体现。“人不以规矩则废”,从小事上加强修养,转变思维方式,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使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办案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工作,相较于日常的工作,就要求办案人员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其所针对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办案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放弃任何可疑线索,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办案人员的必备技能。我有幸在刚进单位时就跟着纪检监察前辈们学习办案,面对“一头雾水”的案情,前辈们总是能如“鹰眼”一般,直击问题要害,迅速找出突破口。制作谈话笔录,是纪律审查工作的基本功,是严肃党纪党规的中心环节,更是纪检监察工作有序进行的“定心石”。一份成功的谈话笔录能在第一时间锁准问题,固定证词、砌牢“纪律围墙”;而不成功的谈话笔录却会出现问题“锁不住”、细节“扣不紧”、关口“扎不牢”的情况,从而导致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审查调查漏洞百出,影响对违法乱纪问题的处理质量。

一份证据、一份笔录、一个举止、一次谈话,看似简单,实则代表的却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在工作中,谈话笔录是帮助审查人员“理顺思路”的重要依据,也是拨开案情“迷雾”的重要关口。这次跟着前辈们学习办案,让我明白了一份有价值的谈话笔录应具有事前的充分准备、记录的客观全面以及内容的辩证分析三个方面。谈话笔录作为案件必备证据之一,在认定案件事实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有一群人建起了廉洁工程,有一群人守护了防腐大门,有一群人担起了历史重任,有一群人执着于肃纪正人。”在文化软环境建设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冲锋在执纪监督前线的“纪检监察战士”,必须保持定力、扛住压力、提高能力,切实担起应担的责任,纪检监察干部在执纪前线上,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要有公正廉洁的工作品德,知荣明耻;要有严明的工作纪律,“省”“慎”结合。面对新挑战、新起点,更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来约束自己,让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

“行小事以致千里,守规矩以成方圆”。新时代有新召唤,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成为从严治党的“急行军”,敢冲敢闯;当自己选择投身纪检监察事业时,我便明白,积极与热情是我做好工作的“助燃器”。“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在学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中,深感唯有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方能敢担当、展作为,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适应节奏,迎难而上是我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厚积薄发才能持续成长。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这是我经历过纪检监察办案后所得的感悟,因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要有以小见大的能力。“俭而养性守情操,静以修身品自高”,用一种温柔,一种忠诚,一种信仰,诠释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西盟县纪委监委  刘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