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扶贫车间”脱贫记

发布时间:2019-03-02 08:05:09   来源:文山州纪委

“党的温暖照人心,工厂送到家门前,有政府给我们撑腰鼓劲,我今年就不用外出务工了……”近日,张兴友最想感谢的是让他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的“扶贫车间”。

张兴友家是西畴县法斗乡新箐村的贫困户,家有3口人,母亲78岁,自己接近50岁,还有个40多岁的弟弟,重病缠身、文化水平低下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生活不仅缺乏“造血”动力,也缺乏“造血”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鼓励下,他来到该村委会克蚂井村小组的“扶贫车间”,通过接受两天的技术培训,就掌握了车间操作流程,自那以后就每天到车间里务工。如今,张兴友家的生活日渐改善,本想外出务工的他也打消了外出的念头。

这是“扶贫车间”让法斗乡贫困户走上脱贫路的一个缩影。

2018年4月,法斗乡以董有村委会为试点,设立“扶贫车间”(西畴县鸿磊节日灯加工厂),公司法人充分利用多年外出务工学习的经验和技术,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沿海厂家合作,提供订单、原材料和技术支持,由鸿磊节日灯加工厂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分散加工、产品回收、质量管控等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电子产品、节日灯饰等来料加工、销售任务。

截至目前,该厂有稳定工人2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户5户,带动20多户家庭共同参与生产,按件计酬,实现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务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

2019年1月,法斗乡在新箐村委会克蚂井村小组建起了第二个“扶贫车间”,该车间有机器50台,可收纳劳动力168人。培训完成后以计件形式计发工人工资,熟练工每人每天能完成产品40余件(2.6元/件)。

法斗乡计划在全乡9个村委会分别建设“扶贫车间”,每个“车间”设置就业岗位50人,全乡新增就业岗位450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200人左右。截至目前完成建设2个(董有扶贫车间和新箐扶贫车间),正在建设1个(三元井扶贫车间)。

贫困户罗治培,因家中有年迈的双亲需要照顾而不能外出务工。“扶贫车间”建成后,他积极报名,只要把家里的农活完成,他就进入车间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增添了生活乐趣。“我也是个有稳定工作的人了,不再只靠低保、公益性岗位收入过日子了……”他满脸笑容地说。

“贫困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懒于劳动的人。对于懒人的扶贫只是一时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增收才是根本。”“劳动创造幸福,党委、政府把技术和设备搬到了大家的家门口,为大家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大家要抓住机会。”“大家要有信心,只要努力,踏实在车间工作,每天都能有收入,付出和收获永远是成正比的。”该县相关领导经常到车间指导发展,并鼓励大家。

“在纳入低保、设置公益性岗位之外我们还积极通过‘扶贫车间’平台,增强农户‘造血’能力,走上自主脱贫道路,让他们有了脱贫增收的盼头,同时也为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基础。”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法斗乡,每一位挂村干部的脑子里都有一本账:村里有几个低收入户、家里都是什么情况、可不可以享受政策、愿不愿意进入“扶贫车间”……这些,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他们将会结合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多、农村留守妇女多的特点,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村集体闲置集体土地、旧学校、旧村委办公楼、闲置公有房屋、仓库等,鼓励广大返乡创业者和社会能人在村内设置“扶贫车间”,使一大批无法外出务工的低收入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形成“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的良好格局。(西畴县纪委监委  熊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