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用党纪法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中倒下了。”
“自己走向了违纪违法的泥塘,还浑然不知。”
“但是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后,我想肯定会是她人生的一种耻辱吧。有这样的父亲,我最想说的是我对不起她。”
“自己要做坏事了做了错事了,要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人走到这一步,你不能怨别人只能是怨自己。”
……
近日,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云南省监察委员会、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倾力打造的五集反腐巨制《激浊扬清在云南》在云南卫视开播,以上忏悔语都出自其中。看着他们声泪俱下、触及灵魂的忏悔,我感受到的是震惊和不解,同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为什么一个个曾经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好干部”,最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途?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和考验真的那么大,让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那些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领导干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不可否认,人生在世,欲望与生俱来。合理、适度的欲望,是引人积极向上的阶梯,是推动不断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欲望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成为贪婪的魔鬼。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放松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逐步蜕变为贪婪者,最终身败名裂,这就是欲望过度结出的恶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老子也曾说过:“见欲而止为德。”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欲望可以成为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也可能成为毁灭灵魂的火焰。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犹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专题片中,那些将党章党纪抛至九霄云外,以身试法的党员干部,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最终还是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失去自由、丢掉位子,被贪欲的闸门锁在了牢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驰而不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如此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归根到底还是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出了问题,是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长期缺失,被欲望占据灵魂造成的恶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每个人,既要善于让欲望成为志存高远、指引前进的引擎,更要有对欲望及时踩刹车、泼冷水的清醒和自觉,防止欲望成为扑不灭的火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以知足的心态去抗拒利益的诱惑,坚守住底线、把握住方向。“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细节上守规矩、知敬畏。要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以敬畏的心态去把握权力的行使,做到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用在为人民谋福祉上,秉公用权。要不断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一个个落马官员,一句句真实忏悔,犹如一本廉政教育的好“教材”,用最生动鲜活的事例给广大党员干部以教育和警醒。《激浊扬清在云南》为所有党员干部敲响了廉洁从政、清廉用权的警钟,发人深省,给人以警醒和启迪。希望每个人都能细细体味“落马者”的后悔与愧疚,以他人的忏悔来告诫自己,时刻自省、自律、自警,这样才不至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官渡区纪委监委 王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