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打通了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9-07-21 08:34:3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云南省师宗县雄壁镇小黑纳村地处高寒山区,过去这里交通极为不便,山货运不出去,老百姓生活很苦。几个自然村中,尤以大黑纳自然村最为贫穷,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渊,老百姓称之为“椅子窝”,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住在一个椅子窝,周边刺蓬茅草坡,出门走路泥坑多,大雨来了怕滑坡,提心吊胆在心窝。”

“要脱贫致富,还是得先修路。”去年3月,我和同事们来到小黑纳村驻村扶贫,与当地村干部研究脱贫计划时,大家都认为最紧迫的事还是打通连接大山内外的路。

在选定的线路上反复丈量、勘察,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和村民大会广泛听取意见,邀请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勘察论证后,我们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可修路的钱咋办?比没技术更棘手的问题是没钱。

“机关凡能压减的行政性经费再压减20%,力争凑足6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驻村扶贫小组向所在部门反映后,市人大机关领导表示。随后,机关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也自发组织起来捐款。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最终筹集到196万元,工程如期启动了。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我们专门聘请村中威望较高的10名老党员全程参与监督,定期在会上通报和公示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此外,还不定期组织村、镇、县工程技术人员对修建路段进行抽查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开工没多久,我们却又犯了难——规划线路上要砍伐一部分核桃树,这可是当地群众唯一的经济来源。

正在发愁之际,大黑纳村村民小组长海中平找到我们:“扶贫工作组一心一意帮我们修路,就是为了我们村能脱贫致富,有舍才有得,我们愿意把规划线路上的核桃树砍了。”第二天,村民们自发来砍树。不仅如此,村民们干完农活后还主动带着工具来帮忙修路,他们说:“修自家的路,不给工钱也要来!”

就这样,经过四个多月奋战,总长4公里的山路修通了,县里的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城里的生意人也把买卖做到了村里。

脚下走的路修通了,脱贫致富路又如何打通呢?

“实现长远发展,还得靠产业。”我们研究认为,小黑纳村属高寒山区,当地农作物以包谷、马铃薯为主,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打开产业扶贫渠道,扶贫小组多次到某养殖集团推介小黑纳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争取他们的专业支持。最终,该养殖集团答应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小黑纳村委会注资60万元,筹建年出栏36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解决36户82人的就业问题。

针对小黑纳村外出务工青壮年较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我们举办了电焊、电工操作、室内装潢等培训班,对年轻人开展技术培训,再将他们推荐到企业就业,并建立务工人员联系卡,帮助他们解决务工中遇到的问题。

有了产业,有了技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思路更宽了、信心更足了。有的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紫山药、烤烟和林下养殖等特色农业。为拓宽农产品销路,我们又协调相关企业在小黑纳村建成电商便民服务站,提供互联网代卖服务,90多户村民受益。

如今,小黑纳村连片易地搬迁房拔地而起,村民房屋焕然一新,各自然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路灯、文化活动室、广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自来水也安装到户,小山村打通了长远发展的致富路。(何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