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云纪时评】更需警惕“规范化”的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18-10-15 07:46:53   来源:大理州纪委

形式主义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搞形式主义时间长了,便会形成痼疾、形成“潜规则”、形成惯例,变为“规范化”的形式主义。日前,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

对“规范化”的形式主义需警惕,更需坚决纠治,“规范化”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反而在“依照惯例”“按规矩办”“都是这么办的”等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不知不觉成为其执行者和传播者。比如,上级来检查,从饮食起居的安排到陪同人员的定夺都得煞费苦心的统筹考虑,不能少“步骤”、失“礼节”,迎来送往的形式要大于检查指导工作的内容。又比如,起草讲话、文件等文稿,不直奔主题、言简意赅,而是穿靴戴帽,重要性和意义的一般性论述“全面到位”,让人云山雾绕、费解难懂。还比如,一次会议,会议的议程和内容早已商定,会议材料也已印发与会者,但在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总要“再讲几句”,把前面领导讲话的大标题,小标题都重复一遍,彰显出对领导的尊重,不顾听众的感受。再比如,开会发言、汇报工作时,不是开门见山、有啥说啥,而是言必称“尊敬的xxx”,把在场的领导都尊称一遍,半天才绕到正题上来……如此等等。在不知不觉中,这些繁文缛节就演变成了“规范化”的形式主义。“规范化”的形式主义形成了气候,积弊之深、流弊之广不可小觑,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我们用一些形式推动工作落实是有必要的,没有形式,内容就出不来,但当形式胜过内容时往往会本末倒置。“买椟还珠”的故事人尽皆知,启示我们在产品质量和外观包装之间该如何取舍,但我们有时往往会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像那位“买椟还珠”的郑人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否则就会影响或者疏忽内在、本质的东西,结果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形式主义之所以会演变成“规范化”的形式主义,是因为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固化思维在作祟。在工作中,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改革、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断在运行中自我强化了习惯性做法,大家都这么办,约定成俗,形成一种惯性,于是便自觉地用老眼光、老思维、老路子、老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写的那样,“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但从内因分析,产生“规范化”形式主义的根子还是在于部分党员干部“头脑萎缩”,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浅尝辄止,没能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好习惯,吃不透上面的精神、摸不准下面的情况、看不清外面的事物,不敢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洗碗怕打碗,扫地怕扬尘,本领恐慌、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别人咋干我咋干,脱离实际、照搬照抄,省心省事、乐得轻松。从而使个别的形式主义变成了团体形式主义,使暂时的形式主义变成了永久的形式主义,最终形成了“规范化”的形式主义。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没有先例”“想不到”的境况。如果我们不能以辩证思维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用“不变应万变”的“老皇历”应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势必会让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改革停滞不前,发展毫无起色。

克服“规范化”的形式主义,必须拿出敢于担责的魄力,突破惯性思维、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做工作、办事情主要看是否符合上级指示精神、法规制度和客观实际,而不是看是否符合“潜规则”和“老套路”“老程序”,真正养成依法办事、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坚决摒弃人云亦云,复制粘贴陈规陋习的思维方式。从思想上切实摆正重形式与重落实的关系,把好形式和形式主义的度,注重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革故鼎新,努力简化乃至摒弃一切不必要的形式,减少繁文缛节,使时间精力等有限资源真正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唯有如此,才能刹住形式主义的歪风,我们的事业才会迈上新台阶、开拓新境界。(鹤庆县纪委监委 杨自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