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佤山到乌蒙山,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从走出象牙塔到置身扶贫攻坚第一线,历时二百六十多天……这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会合,构成了我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篇章。
去年9月,我通过了选调考试,来到昭通市纪委工作。10月25日,我和单位挂钩扶贫队到扶贫点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进村的道路,一边是险峻峡谷,一边是峻峭高山。路上满是泥浆,汽车深陷其中无法动弹,只听到轰轰的油门声,于是所有的人都下车推车,来自2500米海拔的山风把大家吹得瑟瑟发抖,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扶贫之路的艰难。
驻村快一年,所见所闻感触颇深。我没有亲眼见证和感受到新林村以前的贫困情况,但通过后期收集整理驻村前辈留下来的扶贫图像、文稿资料,也被这几年村上的变化深深撼动。
市纪委自2015年开始挂钩帮扶永善县茂林镇新林村、永安村、松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12户。三年多的时间,通过艰苦探索与实践,3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从以前晴通雨阻或不通公路,到现在32个村民小组村村通公路;从以前家家房屋破败不堪,到现在随处可见红瓦白墙;从以前没有产业,到现在蔬菜、冷水鱼、泥鳅、牛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业陆续发展;从以前河道公路脏乱不整,到现在随处可见田园美……
新林村河边村民小组组长任天才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当初只指望市纪委帮我们把路修通,想不到现在路也通了,房子也盖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这么质朴的话语,却是对我们市纪委三年多来扶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新林村这三年来变化的真实见证。
从驻村第一天,队长就告诉我,要学会和群众打交道,与群众做朋友,把群众当亲人。如何把群众的心牢牢拴住,紧紧团结在脱贫攻坚的大业中。在这近一年的实践与学习中,我已经得出了答案。就是要把身上的“书生气”褪成“泥土气”,把群众放在自己心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践行他们的所需、所求。
驻村后,我开始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走村入户,话话家长里短,把贫困户当作亲戚,了解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等。在村里,为群众开证明、解答政策疑惑已是家常便饭,时时挂念没修安全住房的潘家在雨季期间土坯房会不会倒塌,四处打听为癌症家庭夏家女儿介绍工作,联系帮助向家女儿解决学籍问题,俯身埋头为农忙的群众搭把手……这些事情,已经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就这样,我从以前不闻不问田间地头、柴米油盐,到现在学会了挥着锄头,撂起裤脚种菜种洋芋。从以前对村上的老百姓不熟悉,到现在亲切地相互关心……与群众的一点一滴让我明白了,为群众办事无关事大事小,只要你心里装着他们,他们心里自然也会装着你。
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从象牙塔走出的第一步,是组织为我系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第一个扣子,系上的是关爱、鼓励与希望,更是鞭策、提醒与使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对更为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担当在党和国家的扶贫大业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光彩。(云南省昭通市纪委监委 李安||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