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云南开展多轮次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 监督跟着扶贫走

发布时间:2018-03-16 07:36:0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叶润富被查了,还被省纪委网站通报了?”近期,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蟠龙村委会工作人员叶润富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叶润富在担任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侵吞五保户五保金4200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是云南省2017年开展多轮次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的成果之一。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努力做到扶贫工作开展到哪里,项目资金流向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护航脱贫攻坚。

完善机制:搭建“绿色通道”

“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排查有差距,有的职能部门问题线索排查不到位,报送的问题较为笼统……”

面对一些地方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中遇到的难题,云南省纪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探索规范、便于落地操作的办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关于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线索排查、线索移交、线索处置、问责追责、报告通报五项工作机制。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省纪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出《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后下发执行。

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为群众诉求搭建“绿色通道”。目前,已通过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1.2万余件,办结11.1万余件,占受理数的98.78%,群众满意率达99.74%,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主动下访:深入一线找问题

不办案就下访、有问题就下访、有反映就下访、有重点就下访,纪检监察干部主动下访已成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中的常态化工作方式。

“以两人为一组,每月至少一次下访到村,对贫困户实现100%抽查。面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信访问题,有针对性地约请重点信访人,走进信访人家中了解情况,协调解决其合理诉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组织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收集问题线索,在基层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在主动下访中,严格按照“五项工作机制”要求,坚持问题线索研判机制,凡是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信访举报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群众,走进村组,访问村民,听取诉求,处置到位。同时,督促信访人所在辖区的相关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对群众的正当诉求及时解决。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的监督作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在省委安排的第二轮、第三轮巡视和各地巡察工作中,突出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瞄准扶贫领域重点人员、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采取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回马枪”式复查等监督检查方式,沿着“扶贫项目、资金流向、问题线索、审查疑点”等路径,对扶贫工作全过程发生的问题进行排查,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专项治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实地检查2个乡镇的扶贫项目129个,延伸检查19个村委会219个村民小组3697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检查率达100%……”这是红河州纪委“廉洁扶贫”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8月15日,云南省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再检查、再动员、再部署,加强对脱贫攻坚重点地区、重点任务的监督,盯紧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紧锣密鼓开展“廉洁扶贫”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一些人对扶贫款动歪脑筋、伸黑手,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抓精准扶贫作风不实、敷衍塞责,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7年,全省共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5万余件次,移交问题线索1.2万余件次,处置问题线索6122个,处理1287人,其中组织处理410人,党纪政纪处分933人,移送司法机关127人。

与此同时,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公开曝光典型问题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环节,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腐败问题和干部失职失责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去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475批次对1280个扶贫领域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曝光,共涉及2498人。(何咏坤  严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