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母亲从未上过学,不会用经世的人生哲理教我如何为人处事,但母亲那勤俭朴素的习惯、善良热情的品格、宽厚友善的为人、严爱有加的家教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终身受益。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她一生平平淡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勤劳朴素,精打细算,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辛苦劳作,靠种植和养殖供我们姐妹读书。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刨地、锄草、施肥,农闲的时候母亲也舍不得休息,而是去山上拾柴、刨松毛。一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用勤劳的双手和父亲一起操持着家、供我们姐妹上学。母亲一直用她的“勤”教导我,每每我跟母亲抱怨工作有多累时,母亲总是说:“孩子,工作累点、苦点不怕,这不是让你挑一担、也不是让你背一筐,如果是挑一担、背一筐,你挑不动、背不动、母亲也能理解,但你这工作既不让你挑、也不让你背、无非就是比别人少休息一点,比别人多累一点,这没什么的。”是的,我应该以母亲为榜样,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少点抱怨、多点付出。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从小母亲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把吃剩的米饭倒在猪食桶里,母亲见猪食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很生气:“是谁把米饭倒进猪食桶里的?太浪费了!”我见母亲生气,赶紧上前承认:“妈,是我倒的,我饭盛多了,吃不完就倒了”。母亲大声的斥责道:“吃不完,你就不会少盛点吗?或者吃不完,你可以拿给我吃啊!你不是从小就背‘粒粒皆辛苦’吗?”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见母亲发这么大的火。母亲常常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节约出一些粮食,那么节约下来的粮食可以养活许多人呢!如今我和姐姐都有了工作,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比小时候好多了。我和姐姐也经常给母亲和父亲买些衣服、营养品之类的,可每次买回去,都被母亲说成是浪费,母亲总是说:“我衣服穿不完,就不要给我买了,你们这是浪费”,母亲虽这种说,但我知道母亲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因此能穿的衣服很少,有时母亲就穿我不穿的那些旧衣服。母亲用一生的行动给我们诉说着“勤能补拙,俭以养德”的家风。
母亲是个“宽容”的人。记忆中,母亲与家里人、左右邻里以及所有交往的人,宽容相待,和睦相处,从未红过脸,吵过嘴,为此,村里人夸她是“好大嫂”,公婆夸她是“好媳妇”,儿女夸她是“好妈妈”。与母亲相比,父亲脾气急躁,得理不饶人,遇到相同或相似性格的人,三句话不和就对骂。只要一看到或一听到父亲与人吵架,母亲就急得团团转,立即奔上去死活把父亲拉开,并向对方连说“对不起”“请消消气”。父亲在母亲的“挟持”下回到家,余怒未消,把气撒在母亲身上:“就你当老好人,明明别人无理,你还让我让着他们?”母亲耐着性子笑着说:“忍让好,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村过日子,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理也要让三分,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受外公与人为善的传统家风的影响,明事理,懂宽容。父亲受母亲影响,日子久了,也不轻易与人吵嘴,遇到蛮不讲理的,母亲一劝,他也能忍气吞声,最多板着脸转身走开。真是“家有贤妻夫不招横事”。
母亲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对我们的爱,作为子女,就算我们倾尽所有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不折不扣的将这些优良的家风家教传承下去才是对父母之爱的最好回报。(剑川县老君山镇纪委 李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