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聆听大家”嘉宾孙家栋、李雪健、吴良镛、袁隆平、樊锦诗获改革先锋称号

发布时间:2018-12-19 08:10:2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嘉宾孙家栋、李雪健、吴良镛、袁隆平、樊锦诗等五位同志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现摘录他们在“聆听大家”中的精彩观点,以飨广大读者,并以此向五位大家致敬!

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孙家栋

个人简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出生,辽宁复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5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专访了孙家栋院士。

孙家栋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精彩观点:

●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航天大国,甚至航天好国,希望经过下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的航天强国梦。航天强了,我们宇宙安全就更可靠了,地面的经济建设就能得到更大的支持,能更好地实现国强民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我自己体会,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所以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来讲,爱国爱民不是抽象的,就是把航天事业搞好,有一股给中华民族争光的志气。

●当时入党思想上很简单,就是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是搞技术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国家当前的发展,就是为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提升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航天事业纪律是非常非常严格。千军万马办的事情都得按照大家协调好的办,要求你明天早上8点钟产品交到,10点钟交到就影响全局两个小时。纪律不仅是高压线,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在航天系统,几十年来,纪律是非常清楚、非常严格的。在真正的执行任务过程中,没有纪律是办不成事情的。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纪律任何事情都办不成。现在强调法治,强调纪律,对今后的建设确实非常重要。

孙家栋寄语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强国之路保驾护航。

访谈链接:著名科学家孙家栋:“没有纪律任何事情都办不成”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雪健

个人简介:

李雪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2月出生,山东巨野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兼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兼职)。他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从事戏剧影视表演工作40多年,崇德尚艺,执着追求,形成“含蓄、真诚、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迁。主演或参演的《焦裕禄》《李大钊》《赵树理》《杨善洲》《横空出世》《渴望》等数十部影视和话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成为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模范、彰显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典型,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称号。

2015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专访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

李雪健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精彩观点:

●焦裕禄精神在今天是什么?那个时候焦裕禄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心。现在要谈焦裕禄精神,就是不但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需要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永远适用,而且永不过时。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自己握拳头宣誓的誓词。就像《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这首歌里唱到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焦裕禄、杨善洲在人民中间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实。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继承他们这种好的传统,要学习,要去做这样的党员。

●反腐倡廉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我想起老百姓给杨善洲编的一段顺口溜:“老书记啊老书记,人人当官都像你,锅里有米人不急,信访部门要撤离,纪委监督要闲起,百姓和谐人不欺。”的确,反腐败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千千万万老百姓都是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民族的。我们要一起共同努力。

李雪健寄语广大党员干部:祝好人一生平安

访谈链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在纪律和规矩这个问题上人人有责”

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吴良镛

个人简介:

吴良镛,男,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22年5月出生,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他创立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开展区域城乡、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主持参与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2017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专访了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

吴良镛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精彩观点: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不论是年少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与实践,几乎处处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也难免遭遇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与大家以宗白华之语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的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全球化进程中,在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对本土文化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热爱现世生活,向往并追求生活中的审美品质。中国历史上的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因此人居环境的美也是各种艺术的美的综合集成,包括书法、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等,当然也要包括建筑。如:室内之书画与家具陈设、厅堂之匾额、室内外之对联,乃至于庭院之藤萝花木所带来的光影变化,假山怪石的绝妙组合,变化中又有统一,空灵中又有充实,令人心醉,只有心领神受才能领略到这种综合的、流动的美感。

●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社会要进步,人类要追求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回顾历史,一个民族的发展始终是与美好的人居环境相伴随的,人居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建设。

吴良镛寄语广大党员干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

访谈链接: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文化复兴是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创新的过程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

个人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2018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专访了袁隆平。

袁隆平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精彩观点:

●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如今,依靠科技创新,中国不仅没有像布朗预言的那样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威胁,而且还为拯救全人类的饥饿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水稻只是一个例子。这些年中国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是了不起的。中华民族是很了不起的民族,中国人勤劳勇敢,智慧,脑瓜子灵。我们现在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不折腾不干扰,路走得对。我们有自信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爱国是非常重要的品德,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爱中国怎么行。我们讲过去中国是一个苦难的国家,幸好我们共产党拯救出来了。这样一个国家,这么好的国家,渐渐富强起来,最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国家你不爱,你爱什么国家?国家是科学家的坚强后盾,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反腐非常好,深得民心。所以,我是百分之百地认为,现在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惩治腐败,整治贪官,这是最好的一件事。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反腐败,把自己管好了,老百姓才能真心拥护,我们科研工作,其它各种各样的事业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袁隆平寄语广大党员干部: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访谈链接: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樊锦诗

个人简介: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7年1月,中央纪委国际监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专访了樊锦诗。

樊锦诗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精彩观点:

●文化自信,我理解,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守。文化自信是其他自信的源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关系到国运兴衰。

●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物质,我们的社会离不开经济,可是也不能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方方面面。中国特色“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除了优秀传统文化,很多近现代积累下来的其他好的精神和传统也都值得弘扬,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了这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信念,还有什么是干不好、干不成的?

●古人讲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就是说要有规矩。在家讲规矩,出去做事更要讲规矩。小时候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规矩、学做人。礼义廉耻都是从小事开始做起。不要看不起小事,它会由小变大。

樊锦诗寄语广大党员干部:学中华传统美德,做焦裕禄式干部。

访谈链接:著名敦煌学者樊锦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头”

(编辑整理:鲍爽  韩亚栋  赵国利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