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云集,成交额达到578亿美元——11月10日,为期6天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智能及高端制造展区,意大利莱奥纳多AW189直升机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当前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挫折,全球贸易投资环境受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进博会的举办为推动世界贸易投资持续增长贡献了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规则的追随者、融入者、接受者正逐步转变为新规则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引领者,不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接轨:适应国际规则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扩大与世界的交往,选择性地参与国际组织,积极融入传统全球经济治理体制,适应全球经贸规则。
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这是中国在金融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开始。
1980年5月15日,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适应全球化进程与加速融入国际经贸体制,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一时间,“与国际接轨”,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热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自觉主动与国际接轨的决心和诚意。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国认真履行了入世议定书的所有承诺。截至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全部履行完毕;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为了执行WTO规则,中国发起一场空前的法律法规清理运动,共有近20万件中央和地方法规被修改甚至废止。
“在这一阶段,中国有限参与全球治理,参与的目的主要是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参与方式主要是加入各种国际机制(条约)。”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蔡拓表示。
在各个国际机制中,中国都积极适应国际规则,认真“答题”,以自身“重承诺、负责任、守信用”的实际行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铺轨:共商共建共享
如果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是与国际接轨,那么,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可以说就是为世界经济铺轨。
2013年秋,习近平在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5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梦想走进现实——中国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贸易投资,为世界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第S/2274号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
“5年前,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促进各国各地区互联互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今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在实现从追随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
引领:为全球治理开出“中国药方”
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习近平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人类历史大势,明确提出了二十国集团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的四点倡议,赢得与会领导人高度认同,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在世界面临大变局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四个坚持,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的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一脉相承。”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全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从党的十八大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党的十九大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次次出访到一次次主场外交,习近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擘画与推动,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评论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为全球治理开出“中国药方”。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围绕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习近平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如此评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记者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