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之二十二 我与父亲的高考故事

发布时间:2018-12-10 17:00:2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高考”这两个字,总是勾起我心底的回忆,因为高考对我们一家两代人来说,意味着太多太多。

对于现在的年轻学生来说,通过高考继续深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很少有人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可在三四十年前,由于家庭贫困,许多人虽然通过了高考却被迫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种满怀希望却又不得不放弃的艰难抉择成为多少人心中永远的痛,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到三岁母亲就去世了,一家老小五口人相依为命。从那时候起,小小年纪的他就跟着兄长在生产队开荒垦地、担粪种菜,为家里赚更多工分。

在今天看来,上学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了,但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上学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件“奢侈”的事,甚至想都不敢想。父亲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比同龄人付出更多努力,边上学边挣工分,但事与愿违,他的学业也只能勉强撑到高中。

1977年12月,新中国关闭了10年的高考考场,重新敞开大门,这是高考史上唯一的冬季高考,却再次点燃了当时人们的热情。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父亲那颗年轻的心激动起来。

图为1977年冬天,北京一处高考考场外景

1979年,父亲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高考。当金榜题名的喜报传来,满心欢喜的他却被浇了一盆凉水。让父亲意想不到的是,全家竟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上大学,理由很简单:上了大学,家里就少了一个壮劳力,少了一个人挣工分。爷爷不识字,也没有文化,在孩子人生的这道关键“选择题”上,他给出的答案是“不同意”。这个决定,彻底粉碎了一个年轻人做了很多年的大学梦。我父亲的大学梦碎了,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伴随着恢复高考的脚步,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也徐徐打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甘平庸的父亲做起了小本生意,日子也一天天好过起来。再后来,父亲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养育了一双儿女。

有时候,人失去的越多就越想弥补。没有上成大学成为父亲一辈子的遗憾,再后来,他把这份期望寄托在哥哥和我身上。所以,无论平时干活多累,他都坚持辅导我们做功课,从小学到初中从未间断。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们兄妹俩在学习上也比同龄人更加努力,这一点让父亲感到欣慰。

2003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这一年,高考考期从7月提前至6月

时至今日,一回忆起父亲陪我走过的那段夜路,我心中就会涌起一汩汩暖流。那是1998年,我升入小学六年级,为备战小升初考试,学校要求上晚自习,并安排所有学生统一住校。小小年纪的我因为“怕黑”,仅坚持一晚就打退堂鼓,闹着不去上晚自习了。

“闺女,别怕,咱不住校,每天晚自习后爸爸来接你。” 父亲鼓励我说。

学校离家近30分钟路程,一半是公路,一半是乡间小道,没有路灯也没有公交车。父亲每天晚上提前到学校门口接我,风雨无阻,整整一年,他温暖的大手牵着我踏上回家的路。我最喜欢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因为道路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影子好像也跟着我们一路走一路笑。遇上下雨天,父亲便打着手电筒,一路走一路叮嘱我:“白晃晃的地方不能踩,全是水。”

2018年7月,一位新生展示清华大学入取通知书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时间是最伟大的作家。2004年、2005年,我们兄妹俩先后走进高考考场,那一刻,我们既在为自己奋斗,也在为父亲圆梦。哥哥和我也先后都考上理想的大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当梦想照进现实,父亲也终于释怀。他用自己的人生告诉后辈:人生没有“重来”和“后悔”,唯有紧跟时代,做好人生道路的选择题。

一晃十多年时间,我外出求学参加工作,恋爱结婚,再成为两名孩子的母亲,回老家看望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可每一次回忆起父亲高考的经历,想到他陪我走过的那段夜路,那些撒在心里暖洋洋的月光,那些很多次踩过的水坑,就感觉父亲好像一直陪在我身边,他长满老茧的大手紧紧牵着我,指引我继续前行,让我浑身充满迎接美好生活的力量。

回望改革开放40年,高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不负青春的誓言,承载着中国亿万家庭对子女未来的期许,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唯愿所有青年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网友“卢宗艳”供稿|冯国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