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五年来,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做国家的试验田,不做地方的自留地;做苗圃,不做盆景”,探索了新形势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的实施,让以前三五天才能跑下来的申报手续一次性就能搞定,这种模式有望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范围率先推广复制,从而提升中国口岸的整体竞争力……从“2013年,启航”“2015年,扩区”,再到实施被称为“上海自贸区3.0版”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五年来,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理念和100多个创新事项已分领域、分层次予以复制推广,国务院先后推出的四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中超过80%为上海自贸区首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赋予了上海自贸区新的责任和使命,在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面对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性问题加剧等外部环境,上海自贸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体现新作为、新担当。
上海自贸区
一张越来越少的负面清单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昔日宫廷珍品如今虽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因不易保鲜贮运的特性,北方消费者品尝到的荔枝口感没有南方原产地的新鲜,价格也没有原产地实惠。在2018中国蔬果物理保鲜和产业链价值提升研讨会上,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了荔枝龙眼等8类主要果蔬品类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成果。
“我们已不局限于利用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为国内食品出口节省认证成本,也着手从果蔬采摘、分级、运输、储藏和检测跟踪等环节上完善技术,降低经济损失、节约资源并提升食品安全。”谈到发展方向,美安康董事长侯海峰满怀信心。回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侯海峰说,“作为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的首家外资检测认证机构,我们是幸运的。”
以前外资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有10名以上专职认证人员,取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等。按照这些“硬条件”,美安康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
上海自贸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认证机构许可改为后置,企业可直接在网上申请成立,再办理许可。2014年,推出的第二批扩大开放31条措施,取消了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限制。美安康正是政策的受益者,半个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不仅有利于美安康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也有利于提高中国食品检测认证领域的水平。
上海自贸区始终向着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努力,外资负面清单从2013版的190条减少到2018版的45条。一些更为积极和开放的措施不断释放“磁石”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到这里发展,吸引他们“扎根”于此。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透露,截至2018年6月底,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6万户,4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5倍。新设外资企业超过1万户,占新设企业比重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累计实到外资230亿美元。
企业多了,业务多了,但在企业服务中心却很难看到以往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在这里,政府不会轻易说不,而是先问你要干什么,政府需要做些什么。”深入推进以“一网通办”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后,很多业务可以在网上办理,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上海发布人才“30条”,探索实行对在上海自贸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等政策,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在沪发展。“过去聘请60岁以上的外国专家,很难办就业证,聘用国外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也受两年工作经验限制,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美安康执行总裁斯榕说。这使得美安康作为国际化、专业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拥有了庞大的国外专家团队及一批高端科学家、食品安全领域专家。自贸区积极推进扩大商品和项目的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也为美安康的发展如虎添翼。
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并利用自贸区创新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推广自贸区的创新政策与经验,美安康、华领医药等被评选为“制度创新样本企业”,这是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服务企业、企业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的最好写照。如今,自贸区内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去”,发展的空间更广了。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设,美安康在海南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标准物理保鲜实验室,为海南搭建食品、保健品高端人才智库提供有力支持。
一间没有实验室的医药公司
在上海张江的爱迪生路与蔡伦路十字路口往返几个来回后,记者终于找到了绿树环抱中的一幢别墅,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一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办公地。更让人好奇的是,这里居然找不到一间实验室,也没有一台实验设备。
绿树环抱中的华领医药办公地
“一批跨国药企研发中心、国家级新药研发创新平台纷纷落户张江,各种研发外包企业和小型创业企业在这里铺开,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和平台集聚的生态圈。我们的‘实验室’就在生态圈里,所需的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生物测试、产品生产都可以找到企业来对接。”华领医药总经理陈力表示,这样可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解决患者需求或开发产品上,而不会将科学家“捆绑”在某一个公司。
除了得益于张江联合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华领医药也赶上了自贸区“新政”的政策红利。
过去药品研发只能“自己生、自己养”。华领医药政策与法规负责人朱燕敏介绍,药品从研发到获取批号需要巨额投入和漫长周期,造成众多生产能力闲置;如果不自建生产设施,研发机构只能通过技术转让获益,不仅影响研发热情,还造成责任主体不清晰。
在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方案中,“开展创新药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成为10项重点创新试点之一。华领医药获得批准进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实现了从二期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无缝对接”,可以把药品生产委托给两家上海企业“代工”。“我们在产品开发上可以节省1/3的开发费用,比如节省建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厂房的1亿元,让一些创新的小分子药至少提前两年上市,在全球创新的轨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陈力表示,自贸区在通关、委托生产等环节也为企业创新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货物通关时从原来的需要半个月缩减到现在的2至3天。
“最初企业被引进时会看优惠政策,随后发展时会更为看重营商环境。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主体是市场,让企业最少受到行政干预,最多享受到市场便利,享受通关便利,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配置全球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投入更多财力和精力到研发,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获益的。”复旦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卢华说。
费斯托创新实验室
位于金桥的费斯托(中国)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改革红利,由生产型企业转型为以研发设计和物流运输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前几日,费斯托携最新研发的仿生狐蝠亮相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揭秘超轻型飞行机器人的飞行奥秘。像之前研发的仿生蝴蝶、蜻蜓一样,这些仿生学成果都可以转化为工业自动化技术。
“去年6月,我们作为上海首批试点企业实施特殊区域货物分类监管,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物流向全球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刘芳详细介绍了自贸区政策对费斯托竞争力的有效提升:自贸区成立前,外籍人士紧急商务来华无法申办口岸签证,自由贸易账户实行本外币资金分开管理,样品、展品通关时间长;自贸区成立后,出入境便利政策有助于外籍人士来华,本外币资金按统一规则管理同时可以和境外资金自由汇兑,通关时间短并通关一体化。近几年企业大步加速跑,喜人的经济效益就是对自贸区政策的最好注释。
一幅免于审核国外检疫证书的蝴蝶画
不论是国外消费者还是国内消费者,可以轻松在网上买到文创元素来自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的衍生品,比如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粉彩杏林春燕纹瓶的粉彩杏林春燕徽章,以及设计灵感源于清代头饰镀金点翠鸟架步摇的夜光书签、设计灵感源于青花束莲纹盘的丝巾……
上海自贸区与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文创中国”线下运营中心顺利落户。自贸区依托丰富的文物“IP资源”,整合区内的国际资源和国际渠道,构建涵盖设计、开发、运营、销售的平台,形成国家级文化品牌。“博物馆自身是没有对外贸易职能的,自贸区能够帮助文创产品实现跨境交易。”如今在速卖通平台上,“文创中国”已通过4种语言,覆盖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底,上海出台《关于加快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自贸区抓住时机,相继与中国国家画院、国家图书馆等达成战略合作,聚集文化艺术资源,响应党中央“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说:“文化和贸易结合,涉及到不同主管部门,他们不断推出有利于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改革举措,大大促进了文化艺术品行业的提速发展。”
在文化艺术品行业,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分类管理”:凡自贸区文化艺术品只实施进出境检疫,免予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对于评估确定为低风险的艺术品,更可免予检疫准入或检疫审批,报检时也可免予提供输出国家的检疫(卫生)证书。文化部门推动内容审批环节由2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一系列流程创新给文化艺术品从业者带来了帮助,助推整个产业的发展。2017年保税区域文化产业的贸易额突破300亿元,成为上海自贸区一个新的增长点。
过去,如果想把一幅名画从巴黎运到上海,就要纠结如何把这幅画展示给潜在客户:放在保税区,客户不方便前来;出了保税区,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如今,上海自贸区实现了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出区展示可办理多次延期,为全球文化艺术品的巡回展示提供便利。文化投资公司总经理范金林讲述了一幅蝴蝶画《魔鬼》的拍卖经历。按要求,作品需到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但出境国对艺术品无检疫要求,没有相关证明。而国检总局授予审批权限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可迅速办理进境许可证。这幅海外艺术品便成为“免于审核国外检疫证书”新政的第一个受益者。
标准“国际化”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今年6月,国家认监委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签署共同推进自贸试验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整合优化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检验检测认证发展扶持奖励基金,发挥公共资金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效应,在自贸区打造具有市场活力的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更好发挥自贸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作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国家会展中心
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0多家企业确认参加博览会,预计到会国内外采购商将超过15万人。
在“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新闻发布会上,打造服务全国的进口贸易平台方面,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兆杰表示,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的推动下,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酒类、化妆品、汽车、工程机械、医疗器械、文化等专业化贸易平台,也吸引了一批标杆性企业和产业集聚。接下来,将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招展留展、综合物流和保税展示等全流向、全过程服务,努力成为上海打造6+365天永不落幕博览会的重要载体。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更高、责任更重,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表示:“我们要坚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努力开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局面。按照中央要求,上海自贸区将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奋力推进‘三区一堡 ’建设。”
上海自贸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未来的发展之路,也将由一个开放的自贸区走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40年后再出发,中国改革开放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