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叙事】对话孙中山扮演者马少骅(上) 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发布时间:2018-07-19 07:53: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少骅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黄薇: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特型演员叙事》。今天为您请来的嘉宾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在很多影视剧中扮演孙中山先生的马少骅老师。马老师您好!欢迎您!

马少骅:黄薇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黄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马老师,您在那么多影视剧中饰演孙中山先生,我想,对这一历史人物,您一定有着独特的理解,在您看来,“国父”孙中山是怎样一个人?孙中山先生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作出了哪些贡献?

马少骅:他是个真性情的人,真性情!他一辈子都是干政治的,但他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政客,他是真性情的人,同时是具有极大情怀的那种人。人家说“激动如狮,静如兔”,就是说他激动起来像一头猛狮,静起来像只兔子一样温顺。

黄薇:孙中山先生是非常耿直的一个先生。

马少骅:很真诚的一个人。

黄薇:很真诚!

马少骅:对,很真的一个人。

马少骅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

黄薇:当有人问他,你最大的嗜好是什么?他说是革命。我们知道,先生还有另一个嗜好就是读书,先生非常喜欢读书,他说,我一天不读书,就没办法生活。可以说他的这种读书,追求真理,与时俱进。

马少骅:他的求知欲是很强的。

黄薇:对,这是他非常优秀的一种品质。

马少骅:对对对,我记得北伐那个阶段,他有一两年没出来,他在干嘛?就是在读书,关着门读书,就在读书的过程中才写出了建国方略,就是现在南京中山陵两边的那些内容,还提出建国的时候要建三峡。也就在那个时候,中山先生觉得自己可能是知识不够,为什么总失败呢?于是,他想要在这些知识里面得到什么。当然,他最后才认识李大钊,认识共产党,他才知道,哦,中国的具体革命应该这么走,而并非是西方那条路。他开始是走西方那条路,后来觉得不太适合,这的的确确是真理。

黄薇:中山先生既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也是一位可亲可敬、血肉丰满,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马少骅:大家看所有中山先生的照片,都是西装革履,其实他不是这样的。

黄薇:那是怎样的?

马少骅:脱了衣服,他的衬衣都是假领。他虽然也喝咖啡,也吃面包,但他经常是有这顿没下顿,因为中山先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流浪,被驱逐,不让他踏进中国国土一步。在国外,他被这个国家驱赶,到那个国家又被驱赶,他是颠沛流离的。所以中山先生身上是一个多面的,他必须要团结各种力量,才能去推翻当时腐朽的满清政府,他必须是这样。

我说他是一个早期的中国革命家。所谓早期是什么呢?他并不成熟,他所有走的路都是摸索的,没有人走过推翻满清、要建立一个现代的中国这样的道路,应该是怎样走,但是他没有先例可借鉴啊!包括后来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主席也好,都是循着他的足迹往前走的。于是,他是先驱,他是开创者。

黄薇:作为先驱者、开创者,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都作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马少骅:我举个小例子,大家也许不知道,中山其实开始是有钱的,他在香港是学医的,是一个非常棒的外科大夫。在香港学完之后,他就在澳门开了自己的一个诊所。诊所的规模是一座两层楼,那就不简单了,就是说他的衣食住行,他的生活已经很富裕了。后来他把这些医院全卖了,卖了干嘛呢?买枪来进行武装革命。他不但自己这么做,还动员他的哥哥来参加革命。他的哥哥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庄园主了,就是早期中国,特别是在广东一带的人,出国到了美国,到其他国家去闯天下。

剧照

黄薇:那您能不能给我们的网友们讲一讲,当年中山先生从一开始想学军事或者法律,后来学医了,那么学医之后,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有了自己的这个医馆了。

马少骅:对,医院。

黄薇:医院,很富足了,他是怎么就把它卖掉?怎么就一步一步走向了革命这条路呢?

马少骅:这个应该说是很明确的。广东那一带比中国内地要开放,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他们比内地的人要清楚,这个政府领导的这个国家是落后的,这是其一;关键是什么呢?他很早就被大哥带到美国去了,带到美国去干什么呢?去当一个商铺里面的小伙计,掌柜,因为他会算账,于是他亲眼看见国外是怎么变化的。再反过来,对比自己的国家是何等之落后。他是在生活中有这个感受的,他才能说一定要推翻它。他那个时候刚刚开始建立兴中会,只有四个人,也就是才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孩。这些人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随着革命道路不断深入,理想和追求不断完善、不断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