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发布时间:2018-05-30 07:50:4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5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讲话中,总书记引用这些典故讲信念、讲创新、讲人才,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1、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讲话原文】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释义】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出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孙文学说》。《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系统阐述建国宏愿和构想的一部力著,《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 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这句话的原文释义为:政治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人心的振作或萎靡。如果人的心里相信事情可行,则移山填海的难事也能有成功的时候;相反,如果人的心里不信事情可行,那么即使是反掌折枝这样容易的事,也不会有收到成效的时候。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原文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人攻击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为之九死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也大大影响了后世的人们,自汉代以后,文人无不对屈原那在逆境之中坚持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推崇备至。

这两句话,强调的都是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的重要性。今天,在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关键在人。在此,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举一反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金缨《格言联璧》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讲话原文】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释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意是说,历代圣人先后继起,会通变前代的典章制度,领导百姓进取不懈,使百姓各得其宜。简简单单九个字,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如果能顺应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就可以永葆活力。成语“穷则思变”即由此而来。

对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中国人很早就有认识。类似的说法还有《诗经》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韩非子》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指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然而,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明确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

【举一反三】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刘安《淮南子·汜论训》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李渔《闲情偶寄》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W020180529610362553064.jpg

【讲话原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释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句话出自东晋习凿齿的《襄阳记》,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曾引用过,原文是“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它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董恢以副使身份陪同费祎出使吴国,孙权大醉后问费祎:“杨仪、魏延等人能力有限却被委以重任,将来有一天等诸葛亮不在了,他们一定会成为祸乱的。你们对此难道就没有防备吗?”费祎不知如何回答,四顾求助。董恢告诉费祎可以这样应对:现在蜀国要北伐中原,成就大业,这就要全面聚拢人才、广泛吸纳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孙权听后认为言之有理。回蜀后,诸葛亮听说了这件事,感到董恢善言有才,于是在他回来还不到三天,就任命其为丞相府掾属,后来升迁为巴郡太守。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把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列子·说符》指出:“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论语·泰伯》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说的是舜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五位治国能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周武王也认为他能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因为有十位治乱之臣辅佐。《后汉书·周举传》中则说:“昔在前世,求贤如渴”,由此产生的成语“求贤若渴”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贤才的渴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此次讲话中,他再次引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等古语典故,指出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才队伍。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就必须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举一反三】

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墨子·尚贤》

无长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W020180529610362566423.jpg

【讲话原文】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释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出自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望阙台》,全诗为:“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首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写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盼望抗倭斗争能够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民族的赤诚,自己有一腔抗倭报国的热血,又蕴含了对家国的忠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之手之口。之手者,《岳阳楼记》是也。范仲淹应朋友滕子京之请,驰骋想象,熔铸万千忧乐于笔端,挥毫写就这篇千古名文,传诵天下。之口者,范仲淹所喜自励警语是也。据欧阳修所云:“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这两句话,体现的都是爱国主义情怀。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始终倡导君子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人生目标,做到上究天理、下察民情。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舍生赴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也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两句古语,既是对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的肯定,更是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举一反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