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御史碑刻】之三 韩愈《燕喜亭记》:尚君子之德

发布时间:2018-05-20 15:35:3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愈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又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被贬至广东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广东连州燕喜亭,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1200多年历史,亭中立有韩愈所写《燕喜亭记》碑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十月,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为连州郡所属的阳山县县令,韩愈来连游亭,至兴处,写下了《燕喜亭记》,并命亭名为“燕喜”,此乃取“鲁侯燕喜者颂也”之意,而于亭后高岩,有大石似燕子低飞,更有春来之时,群燕戏于亭前绿树之间,因此燕喜亭有“燕子喜爱之亭”之解。燕喜亭的龙檐翅角、雕梁画栋,以及那亭中刚劲的古碑,与周围的碧树峭岩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而名贤的诗文,就在这美景中流传千古。

《燕喜亭记》碑文

在《燕喜亭记》中,韩愈记述了燕喜亭周围景物的发现、营造过程以及各景观的命名,步步深入,丝丝入扣,又层层映衬主人君子之德。全文骈散结合,长短参差,善用排比,气势雄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蝯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摘自韩愈《燕喜亭记》

【译文】

亭屋建成后,我请求让我给这里的景观命名。我给那山丘命名为“俟德之丘”,表明它先前一直被淹没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给那石谷命名为“谦受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为“振鹭之瀑”;谷名表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则是形容它的外观。给那土谷命名为“黄金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为“秩秩之瀑”;谷名是形容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给那山洞命名为“寒居之洞”,用以表明与当时的境况相符。给那池塘命名为“君子之池”,池子容量宏大就像主人有涵养,能够聚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就仿佛主人有作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给那泉水的源头命名为“天泽之泉”,表明泉水源出高尚,流出之后又能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命名的含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命名为“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

因为这个缘故,连州百姓中的长者,听说此事就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为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弘中(即王仲舒,字弘中)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淅水、湍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一直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经之处有猿猴以之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因此赏尽了深水远山中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竟然并不觉得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爱好的事物,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这处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我由此而知道他离开这里到朝廷中为人表率的时候也不会太远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鸢飞鱼跃”碑刻

在连州市隔壁的阳山县贤令山,还有一块“鸢飞鱼跃”碑刻,据传是韩愈第一次被贬、任阳山县令时留下的手迹。韩愈遭贬后刚正不阿、不甘沉沦,“鸢飞鱼跃”表达了他像鱼一样在水中畅游、像雄鹰一样在蓝天飞翔的豁达心境。(兰琳宗  杨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