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观潮|关于“担当”,有些问题要谈谈

发布时间:2018-05-09 08:33: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担当”,人人都希望具有的品质,人人都希望获得的评价。尤其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能被组织、单位和同事、群众视为“有担当”,是莫大的褒奖。

但俗话说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自认为“有担当”,然而,“别人眼中的你”却与“自己眼中的我”存在较大差距。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发生冲突,这就尴尬了。

何故?细思之,不是群众太挑剔,而在于有的党员干部把“担当”当做一种自我美化的标签,有意识地进行“角色扮演”。如,深谙“趋利避害之道”,名利双收的“短平快”任务面前,争先恐后;存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要人挺身而出时,退避三舍。又如,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以看似有冲击力、突破性的“另起炉灶”,试图创造一个立竿见影式的治理样本,结果招致怨声一片,人人指斥“瞎折腾”。

从媒体、网络反映的事例和群众的议论来看,凡以“担当”之名作秀,终究会在问题发生时、矛盾交织处和大风大浪中露怯,落得个“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的评价。而罔顾客观规律、幻想一蹴而就的“敢担当”,也会在哗众取宠的喧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徒增嗤笑耳”。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也是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小事担当易,大事担当难;一时担当易,一辈子担当难;零风险、小风险的担当易,大风大浪大风险的担当难;锦上添花、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担当易,斗争性的、要得罪人的担当难;动动嘴皮子、指挥别人的担当易,撸起袖子、自己上阵的担当难。而现在中央要求的、人民期待的担当,正是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事的真本领”检验着“担当的宽肩膀”。

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进入了“深水区”,都面对难啃的“硬骨头”。能否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答题”。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从古至今,有不得罪人、皆大欢喜的改革吗?大刀阔斧的改革,“刀斧”就是奔着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去的,就必须以舍我其谁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造与世情国情党情发展不相匹配的旧生态、改变既有利益格局,就是要动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得罪一部分人的。可以说,这不亚于一场刺刀见红的战役,真担当就会无私无畏、敢打敢拼、迎难而上,而不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半途而废。

再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例,纠“四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民主生活会上“红脸出汗”,挤压形形色色的特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失责失职者“打板子”,向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亮剑,都是斗争性的,不可避免会得罪人,甚至惹到“不好得罪的人”。做个“好人”,当个“绅士”,“好处”显然多多。但算算大账吧,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到那时丢的可不仅仅是担当。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呼唤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把“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才能避免因落虚而落空、因高蹈而失重。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是非敢于及时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一言以蔽之,“担当”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陈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