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品典故】 令之不行,政之不立

发布时间:2018-03-30 17:44:4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W020180329597945955186.jpg

【讲话原文】

古人云: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7年2月13日)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出处】

《国语·卷一周语上》

【原典】

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樊仲山父谏曰:“不可立也!不顺必犯,犯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也。今天子立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不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是事也,诛亦失,不诛亦失,天子其图之!”王卒立之。鲁侯归而卒,及鲁人杀懿公而立伯御。

【释义】

《国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周宣王想要立次子戏为鲁太子,而不立长子括。但樊仲山父认为废长立少是不符合情理的,如果勉强施行这样的命令,国君会失去权威,民众将抛弃统治者。他在劝谏周宣王时说“令之不行,政之不立”,翻译过来就是,命令得不到执行,政事就无法治理。如果君王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保障命令顺畅执行。

令,甲骨文形象为跪著的人听上级发号施令,本义是当面受命、强力指示;何为强力,强力就是不打折扣。令之所以为令,就在于其运行顺畅、不打折扣。否则,政令运行不顺畅、民众不听从,令不能为令,政也就不能为政了。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决执行,不可收回、折返、变通。所谓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签名画押,那是一种不打折扣、不留后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相传兵圣孙子携《孙子兵法》晋见吴王阖闾后,阖闾赞不绝口,却又将信将疑,怕孙子只会纸上谈兵,于是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他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两队,指定阖闾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队长,同时指派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宠姬有恃无恐,孙子三令五申后队形依然混乱。

孙子召集军吏,对两位队长军法从事。吴王见状,极力恳请孙子赦免。孙子毫不留情地:“军中无戏言。臣已受命为将,将在军,虽君命不得受。如果为了您徇私而致军令不行,何以服众?”孙子杀掉两位队长,重新演练,众宫女进退合规、阵形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是兵家的常法,也是治国的通则。号令不从、徇私折扣,何以克敌制胜、如何上下同心。”听后,阖闾怒气消散,并拜孙子为将军。在孙子的训练下,吴国走向强盛,阖闾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W020180329597945955989.jpg

“军无戏言”“君无戏言”,对于军政大事,言出如令出。视言语如儿戏,即是视命令如儿戏,军令政令可以打折扣、搞变通,必然军不成军,国不成国。“言出必践,令出必行”,商鞅变法,始于徙木立信,成于嬴驷被罚。当政令面前无分太子还是庶民的时候,秦军七雄争霸、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石已经奠定了。

令行禁止,既要打通“中阻梗”,更在紧跟“领路人”。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极不平凡成绩的取得始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徙木立信、令行禁止。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打开“大变局”,回应了群众期盼,兑现了庄严承诺,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

大国的扬帆远航,离不开掌舵者;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领路人。要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慕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