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姚县纪委、监委聚焦主业主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紧盯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采取强化震慑效应,完善制度机制,筑牢思想堤坝三举措,狠抓“蝇贪蚁腐”,锲而不舍做好群众“守护神”。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三不”案件,即“职级不高,但影响较大;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事情不大,但反映强烈”的案件,重点整治农村基层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问题。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紧盯民生、扶贫、低保等容易滋生腐败的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深挖问题线索,对查处出来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曝光,从而达到“通报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果。1至7月,全县共立党政纪案件19件,结案20件,处分19人免处1人,挽回经济损失4.04万元。
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畅通群众信、访、电、网、新媒介“五位一体”信访举报渠道,保障监督举报信息能及时有效地传达至纪检监察机关。同时加强对县乡村监督检查队伍的建设,并结合扶贫工作遍访农户的契机进行入户调查,对各村各组情况进行摸排调查。严格执行村组干部谈话提醒、述职述廉,约谈函询等制度,定期签订村组干部廉洁承诺书。时刻敲响廉洁自律警钟。截至目前,全县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共录入扶贫领域群众诉求件1725件,办结1725件;共实施责任主体提醒谈话70人次,组织提醒谈话2人次。
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特别是在第一、二种形态上下功夫,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处理手段,推动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强化廉政教育,充分利用廉政党课、大姚舆情在线网、大姚县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平台,向广大村组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廉政要闻、警示案例,经常敲敲“纪律钟”,发挥廉政教育作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