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四十年生活之变迁

发布时间:2018-12-25 08:17:17   来源:怒江州纪委

1978年底,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通过怒江州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工考试成为了泸水县的一名财税干部。到州财贸干校进行3个月业务培训后,我被分配到片马开展税收工作,从此,改变了片马无专职税收工作人员的历史。当时正在修建的跃片公路尚未完全通车,往返于县城等地大都得步行。我去报到的首日就是搭着便车到姚家坪后背起行李走进去的。

到片马后,分管领导安排给我住的是办公室和宿舍合为一间的旧瓦房,我就在这间房里生活工作。日常伙食在公社唯一的食堂吃,每月国家定量凭票供应4两香油、1斤腊肉、32斤口粮。虽然一日只开两餐,但在边境一线片马工作的人员国家给予特殊优惠可以净吃大米饭,而县内其他地方工作的人员国家要在定量供应的口粮中搭配40%的面粉或杂粮。我在试用期每月工资总额为31.5元。平时需要出差下乡,要向事务长退粮票,到出差下乡的地方或单位食堂就餐每顿饭必须要支付半斤粮票和2角钱。县内其他地方除了单位食堂、招待所、国营饭店和商店外,没有小食店和小卖铺,到农村开展工作时只好到大队干部或生产队长家搭伙。那时,税务干部未配发制服,自己需要穿的服装必须在国家定量发给每人每年的2丈布票、6封线票内计划购买。买到的布料到缝纫社缝制一套中山服或解放装后还剩余的两三尺布票要与线票一起备用于衣服的缝补。

1979年10月片马通车,翌年我被调到六库工作。当时,无论到哪里,要想乘坐汽车几乎不可能,除六库至县城鲁掌、六库至双纳瓦底每天发一至两趟县内班车外,其他乡都未发班车。六库至昆明和其他各地的班车也很少。

我在从事税收工作11年后,被组织逐步培养成为纪检监察干部,亲自见证了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国政策的指引下,怒江州同全国一样,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怒江州逐步有了自由集市贸易,外地商人到怒江州做买卖的逐年增多,本地人做生意的也不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粮票、布票等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集市上食品、服装等商品五花八门,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穿什么买什么。我成家后养育了2个子女并有了孙女,有了现代化的私家住宅和办公室,告别了办公室和宿舍合为一间的时代。公路四通八达,不少通村公路也像城里一样硬化成柏油、水泥路面,我通过驾考取得了驾照,开起了私家车,想去哪儿任我行。

这些发展变化只是怒江州各族群众生活发展变化的缩影。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40年来,怒江州各地从乡镇到县级、州级单位,一座座办公楼拔地而起,到处都有干部群众住的高楼大厦,很多农民盖起了漂亮的平顶房,汽车进入不少城乡居民家庭,从事个体客货运输的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助推下,近年来,国家给贫困户建盖了集中居住安居房,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搬迁到新房里居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目标。怒江州各族群众和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怒江州纪委监委  杨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