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改革开放年纪相仿,是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一代;我的成长,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松明,照亮了我幼稚的心
记得儿童时代,勤劳的父母总是在田间劳作到很晚,每天披着星星出门,戴着月亮回家,我未能等到父母亲归来就躺在厨房那张长长的板凳上睡着了,那时的农村还没有电,照明的工具便是从松树上削下来后晒干的松明,每晚我都会被松明的清香和光亮唤醒,一家人点着一把松明围坐在饭桌前开始那顿温馨简单的晚饭,吃罢晚饭,我便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爷爷是个百事通,他的那些故事都是从那一叠叠的书本中看来的,天文地理、历史神话,还有他当兵时候的故事,给我的整个童年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
煤油灯,引领我认识人生之路
五岁那年,母亲把我送进学堂,也有了除松明以外的照明工具——煤油灯,外罩一个玻璃罩子的灯油瓶肚大嘴小,油瓶盖中心穿过一个洞,用棉线捻成的灯芯穿过洞垂到油瓶里,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豆粒般大小的灯火摇曳着橘黄色的光,灯光灰暗,要使灯光更亮些,需要拉长灯芯,灯芯烧久了,上面会结块,母亲拿开灯罩,用木签轻轻拨一下,灯又恢复了明亮。煤油灯产生的大量油烟使得我鼻孔鼻窝积存了黑漆漆的油烟,连油灯附近的墙壁都被熏得黑黢黢的,我在烟熏味浓的油灯下诵读古诗。偶尔,在外工作的二姨会买回一些蜡烛,这夜幕中繁星一样的烛光,映红了我的脸庞,妈妈慈爱的目光,就在这温暖的烛光中,妈妈手把手教我做读书、写字,还有那些做人的道理。寒冷的冬夜,冷风从门缝里趁虚而入,微弱的烛光摇曳着、颤抖着,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放射出温暖而强劲的光,照在桌旁的我和妈妈的身上。爷爷也带着老花镜,坐在蜡烛旁认真仔细的看他的报纸,明天他将把今晚看到的新闻讲给村里的叔叔、大伯……爷爷变成了村里连接外面世界的“小灵通”、信息员。
电,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电灯走进了山乡的千家万户,照亮了山村的夜晚。通电那天,我兴奋地将电灯开关拉了一次又一次,看着头顶的电灯一眨一眨地,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晚上,坐在桌前,头顶的灯光把房间照亮如白昼一般,我捧着书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爷爷拿着新买的收音机听新闻,偶尔,我也会抢着收听一些少儿节目,“滴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滴答,小朋友们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了”小喇叭主持人那优美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记忆深处徘徊,给了我无穷的智慧和童年乐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也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家里添置了不少家用电器,电饭煲、电视机……爷爷每晚第一时间便是坐到堂屋里,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那时,没有有线电视,有电视的人家必须安装天线,能够搜到的电视频道也就有限的几个,中央一套、二套,不同频道天线的朝向不同,有时天气的阴晴和风力大小,也会影响信号的方向和强弱,要不断转动天线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的我也来到县城上中学,教室里安装了日光灯,照亮了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求学路。
四十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曾经的许多稀罕物品,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空调、冰箱、洗衣机、家用电脑、摄像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消毒碗柜、烤箱、净水器、空气净化器也开始步入,现代照明不仅向节能环保发展,而且还向智能控制迈进,我的农村老家也拉上光纤,安装了电脑,可是爷爷已看不到这些巨大的变化,我想,如果他还健在,一定会感叹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高速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玉龙县纪委监委 杨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