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七次来这里开展扶贫工作了。”同行的同事对我说。的确如此,村里的人都已经记得了他们的面孔和名字,把他们当成了朋友。而对于我这陌生面孔,老乡们还有些羞涩。
华坪县通达乡白姑河村九组,是县纪委监委挂钩联系点白姑河村最远的一个组,在这里居住的14户68人均为傈僳族,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白姑河村主任丁蔡东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认真的记录着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当我们走到该组小组长海国清家时,海国清和妻子正忙着收玉米,看到我们,急忙从地里赶回来,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屋。接着几户邻居也聚集了过来,还没等我们开口,他便开门见山详细的介绍起该组的历史渊源和目前的基本情况,“我们这个组与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坪乡接壤,在这里居住的人都会傈僳语和彝语,以前这里居住着很多人,但因交通闭塞,产业发展及生产生活不便,后面都陆续迁走了,现在只剩下我们14户人。”
“两年前我们刚来这里时,群众生产生活很困难,主要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利,群众去白姑河村委会办事或者赶集,要么走小路翻山越岭,要么经过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坪乡绕行。”一个同事介绍。
交通问题已成为阻碍白姑河九组发展的最大难题。为了切实解决该问题,打通脱贫攻坚工作“最后一公里”,华坪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深入实地多次调研,积极为推动该地全面发展出谋划策,最终决定将白姑河村至白姑河村九组的道路扩宽,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白姑河村九组的交通问题,更带动了道路沿线2000多亩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路通了,为这里14户少数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烤烟和花椒已经成为我们这里的支柱产业,以前路不通,就算产业发展起来也无法运出去,我们过着人背马驮的日子,对未来几乎不敢想象。而现在路通了,希望也有了,脱贫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今年种了4亩烤烟,收入2万多。”海国清自豪地说。
我们沿着这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行驶着,透过窗户看着公路沿线两侧,绿茵茵的花椒林,长势喜人,部分花椒树已经开始挂果,勤劳的傈僳族人在田地里耕耘着,我看到了致富的大门已经打开。
脚上沾了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情。我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纪检监察干部也在行动着,他们以艰苦、务实的精神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直面重重挑战,用坚定的意志决心,坚强的使命担当,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一刻不放松地抓实脱贫攻坚、一个不落下的帮扶贫困群众,让脱贫攻坚战场充盈正能量和新希望,让人民群众从中真正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华坪县纪委监委 李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