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亲戚朋友来就来了,心意咱收下,但一分钱都不能收。”挂了电话,波哥把头转向了同事,纪检监察一室的刘思宏主任。
“刘哥,我手头上的工作烦请你室协助光晓大哥,不能耽搁,我回家料理完我爹的后事就回来,我马上向组织部杨部长先请丧假。”
“你先把家里的事情办妥,工作上我们是AB角,你不在时由我们一室来补位。”刘主任拍了拍波哥的肩膀。
“前几年区里出台了殡葬改革新政策,父亲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要落实好党委政府的改革政策,“百年后”安葬在公墓,如果连党员都做不到,还怎么去要求广大群众执行?”波哥朝着父亲遗体的方向望去,“但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他也曾希望自己可以落叶归根”。
这一幕发生在位于思茅区莲花村的火化场,波哥64岁的父亲静静地躺在里面,等待着遗体火化。站在一旁的同事们为波哥默默点点头,波哥红了的眼眶和尽量想往回流的泪却毫无隐瞒地“出卖”了他此时心里的痛。
回想起来,那晚10点钟,我坐在回老家的班车上,还接到过波哥的电话。
“监察体制改革以后,边摸索边开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最近手头有几个案子,怕程序上出岔子,感觉压力挺大的……”电话里的波哥,言语中透出了工作中的诸多无助。
“波哥,我不办案,帮不了你什么,但你的努力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尽力就行。”
“不是这样的,每一份文书都应该有理有据,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这不是领导看不看得到的问题……”没想到我“无伤大雅”的规劝,却换来了波哥如此的“较真”。
这让我想起了胡适先生写过的一篇寓言故事《差不多先生传》,“差不多”先生最常说的话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最常干的的事是“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的结局是“生病请错大夫以致一命呜呼”。
也是在那晚,波哥父亲在老家意外身亡。波哥的父亲是镇政府的一名退休党员,一辈子任劳任怨扎根农村基层,如今儿女成家生娃,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却难料世事无常。
我与波哥比较熟络,同时调入纪委,同时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他自称“大老粗”,却没有粗枝大叶、糊里糊涂的“毛病”。他常常说,“哥读书少,在乡镇派出所吃过不少苦头,能有今天全靠组织关心全靠这份工作,真的很满足。”
其实,调到纪委这2年来,我常常看到波哥捧着书主动学习请教,在学习上,他从来不是“重在参与”、不求甚解。在这个“大老粗”身上,看不到“松松垮垮、虎头蛇尾”的陋习,反而他不懂就学、不会就问,踏踏实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从殡葬改革政策、农村婚丧喜庆事宜规定的执行,再到感恩组织感恩单位感恩职责的心态,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波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差不多”是病,得治!纪检人做事不能只求“差不多”,应带头当好“较真”干部。纪检人要将责任扛到肩上,将扎扎实实的“匠人”态度在工作中贯彻到底。纪检人更要学会感恩,感恩党赋予我们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能,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履职尽责,忠于党、忠于人民,不负众望。
这样,或许是对故人寄予哀思的最好表达。
波哥的微信朋友圈里只有一条消息,却寄托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父亲深深的感情,“我将在无限的思念中度过,父亲……”(思茅区纪委区监委 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