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到农村老家,岳母和我聊天时抱怨道:“寨子里面结婚请客、进新家请客、娃娃读书请客、老人过寿请客……不管红白喜事都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一年挂礼钱至少要四五千,做客做不起了!”是啊,礼尚往来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却演变成了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等,甚至出现一些贫困户“不能丢面子,借钱随份子”,导致“因婚致贫”“随礼返贫”等现象。
岳母接着问:“听说你们出了个新规定,专门管这些事的?”我耐心的向她讲解道:“是啊,省上出文件了,婚事丧事宴请只办理一次。宴请每桌菜品不超过12个,荤菜不超过总数的一半,每桌费用控制在200元以内。党员干部要带头革除陋习、弘扬新风,树立厉行节约、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这个规定好啊,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搞生产,省下来的钱可以过更好的日子,我要快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岳母笑着就往外走。
针对农村宴客大操大办造成的不良影响,云南省纪委、监委近日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明确除为本人及子女操办婚事,为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操办丧事外,其余事由不操办客事。此内容引发了广大群众的热议。
我想起前些年下乡时,也曾问过村里的干部这样的问题:“你们一‘办事’,就要吃三天,每天吃三顿,一年到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客,怎么领着大家去搞生产,怎么去脱贫致富?”村干部低头想了一下回答:“没人敢改,老人传下来的风俗,怕被别人戳脊梁骨。”大家都知道“不良习俗”增加了生活负担和经济负担,但没人敢站出来改变,久而久之变成了恶性循环,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此次《通知》以制度的方式,规范农村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提倡婚事新办、力戒奢靡,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要求压缩宴请规模,引导农村坚立起一个新的正确的“请客办事观”,同时也是为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减一减担子。
《通知》通过电视台、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规范操办婚丧喜庆是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并且要让党员领导干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对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操办或者违规参与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要严肃处理。对各级各部门管理不到位的,追究相应领导责任。对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当然,移风易俗不能瞬间就改变的,需要一定的过程,政府需要长期引导多一点耐心,群众也需要慢慢适应,摒弃那些不良习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认识,最终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新生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陇川县纪委、监委 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