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召存信在几十年的从政经历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家风”。概括地说,就是:政治上坚定不移、生活上艰苦朴素、对待群众真诚热情、齐家教子上严格不苟。
政治上坚定不移。外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认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各族群众才能脱离苦海,走上幸福的道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没发生过动摇,即便住牛棚、挨毒打,他都矢志不渝。外公一生念念不忘的三句话是:共产党好、毛主席好、解放军好。外公一生都为了实现西双版纳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他没有什么个人财产,却获得了各族群众的无限崇敬与爱戴,人们都尊称他为“老州长”。外公一生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定的“五不贪”为官之道,即不贪权、不贪财、不贪色、不贪杯、不贪玩。他不与同事争权,不争个人说了算,不树个人威望,只要是州委定下的,他都努力去践行落实。他说:“我们不要什么个人威望,只要一心维护共产党的威望,维护毛主席的威望。”他不贪财,不占公家便宜。尽管长年累月接待大量来访的群众,但他从不向公家报销一分钱开支。他行为检点,从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下棋、不玩麻将。“五不贪”的原则,塑造了外公良好的政治形象,深受党组织信任和各族群众的敬仰。
生活上艰苦朴素。外公身居高位,受人尊重,但他从来不追求生活的奢华。他的衬衣总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不到实在无法使用都舍不得丢弃。他的一台小收音机一直用到去世。一支铜制手电筒,修来修去还在用。外公一生不抽烟不喝酒,素食三餐,粗茶淡饭。有时生病,食欲不佳,他就用一杯浓茶来泡一小碗饭坚持吃下去,从来不提别的要求。外公的住房修建于五十年代初,经历几十年的风雨冲刷,多次地震后已成危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的经济状况好转,州政府为领导同志修建了一批条件较好的住房,也分配了一套给外公,但外公拒绝搬家。省委省政府也在昆明分了一套很好的住房给外公,他也不加考虑地拒绝了。外公说:“离开了原住地,群众找不到我;离开了西双版纳,见不到各族群众,我心里不踏实。”
对待群众真诚热情。外公的家并不奢华,有的只是各族群众喜欢的朴素和亲切。外公的客厅,上至中央首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至村寨各族群众,外公都在这里接待他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外公家院子里有八个灶台,因为群众来的多,有时需要全部点燃才够接待来访群众。我曾看见大勐龙的群众开来了五十多辆拖拉机,男女老少来了两百多人,外公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灶都烧起来,把家里的米粮油肉全部拿出来接待群众。外公说:“群众来一趟不容易,他们是信任我才来反映情况的。”外公就是这样,坚持“爱民千寨,不要爱财千袋”。
齐家教子上严格不苟。外公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为家人谋取过私利。我妈妈曾先后被分配到理发店去理发,分到文化馆去管图书,外公从来不过问。后来妈妈因作风扎实,吃苦耐劳,工作成绩突出,被组织上选调到州政府办公室工作。一天,妈妈去给外公送文件,外公惊讶地问:“怎么是你呀?”妈妈告诉外公,自己已被选调到州政府办公室工作,外公这才知道。妈妈在州政府办公室一干就是15年,在职务晋升的问题上,外公没有说过一句话。舅妈因病要到思茅坐飞机去昆明看病(当时西双版纳还没有通飞机),想借外公的车送到思茅,外公没有同意,而是买了汽车票给她们。
召存信家风的内核其实就是忠于党,拥戴领袖,关心群众,坚信社会主义;严于律己,思想求真,作风求实,处人求和,处事求善,不懈地向上向善的朴实道德风范。如今,我经过十年边防部队的基层锻炼,已转业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我对自己提出要求:要在长期工作中坚持“五不贪”,像外公那样不贪权、不贪财、不贪色、不贪杯、不贪玩,把自己锤炼成一名始终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优秀公务员。(西双版纳州纪委 召西利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