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手记

发布时间:2018-03-30 08:01:04   来源:红河州纪委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个旧市委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巡察。这次,我有幸参与其中。

如今,虽然巡察工作已结束多日,但回望进驻乡镇巡察的40多个日日夜夜,内心感触良多,多日不能忘记:与60名干部、职工进行个别谈话,走访了409户农户。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扶贫领域的6个方面可能存在的18个问题,与农户零距离接触……

本次巡察走访村民时,发现产业扶贫中,有的村子将进价0.8元的花椒苗,发放花椒苗给贫困户时,按每棵1元收取押金。承诺说,若协调到化肥就将押金退还群众,若协调不到化肥就用此钱购买化肥发给群众。

发现此问题后,我们及时通知该乡镇对此事进行立行立改,押金退还群众。

巡察期间,大家“睁大眼睛、拉长耳朵、张开嘴巴”,迈开步伐走村串户。有的组员发挥会讲彝话的优势,问路,请村民当向导、开群众座谈会,因为有语言认同感,群众发言踊跃,没有顾虑,肯讲真话。

在一次查阅台账资料时,发现一个村委会的发展规划中,描述年降雨量为0.00毫米,违背客观规律,表面看是数据错误,往深处看是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

当看到一户贫困户家享受政策养的一头病猪,就留了个心眼:凡是到贫困户家就要进猪圈看猪,继而发现产业扶贫的部分病猪,生长缓慢,治疗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从1头猪到1群猪到1个乡的产业政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巡察组要求乡党委对此立行立改。事后回访3户农户,病猪得到有效医治。

巡察时,我们采取不通知、不打招呼,不叫村干部带路,不叫村民在家等候的“四不”工作法,一竿子插到村子开展工作。

进村入户前,有组员各种担心:担心不识路(有的村子在手机地图上无路显示),担心被狗咬,担心不安全,担心群众不愿讲真话……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能走进村子,俯下身子,坐下凳子,不管是在牛圈边,还是鸡窝旁,不管是在村头,还是田间,到处都有线索。

一名老村干部,因房屋漏雨,伞撑在床头,才能睡觉,问他“扶贫政策在农村的执行情况”,他知无不言;问他“你对党委、政府有什么意见建议?”,他媳妇刚想说家里的困难,却被他打断了,他说“我从来没管过国家什么,国家却一直好好地管着我们,我都不好意思提要求了。”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动不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已在民间深深扎根。

当我们真正融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群众就成为我们的“神助攻”。有村民给我们带路,有村民给我们热水泡方便面,有村民主动帮我们吆狗,有村民给我们介绍村上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于是,各种问题线索一个个地出现:女儿是公务员的当贫困户,拿了30多万死亡补助的能否当贫困户,村委会主任的父母当贫困户建房,贫困户的子女已被大学录取还应该交农村养老保险吗……

如何发现问题却是个技术活。我们不坐等群众反映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查看台帐、实地看项目、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政策落实、到农户家中了解扶贫政策公开情况;熟悉政策,不让问题与我们擦肩而过;开动脑子,内外协作发现问题。

6名组员分为3组开展工作,巡察的40天里,几乎天天到22点才能回家。白天访农户,晚上汇情况,尽管人很累,但工作很有效,信息互通,对一些问题线索能及时跟进,接近事实真相,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工作重点。

一个村子将村务公开公示贴在粪塘旁的厕所上,厕所的墙跟角晒了一米宽的粪,苍蝇飞舞、臭气熏天,这样的公示有几个人愿意驻足看。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只管公示,不管实效。

有的贫困户子女上大学未享受减免2000元学费的政策,因为上学时不知道自家是贫困户,也没有人向其宣传贫困户可享受这个政策。这是宣传政策不到位。

项目资金趴在账上,表象是资金的使用,但项目负责人是谁,为何项目没能及时推进,实际上它还是工作人员作风不实。

2016年贫困户搬迁的建房补助6万元,未全额发放,理由多种多样:村民履行拆旧协议后才能拨付,有的乡镇说等该镇的搬迁建房全部验收后余款一次拨付,有的乡镇说要上班子会同意才能拨付……而许多村民都已要求建好房,且多处多人欠款,等米下锅。其实根本原因是乡干部的官僚主义造成。

巡察组只有找准政治巡察的定位,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被巡察党委配合市委巡察组开展工作,才能对发现的问题敢于揭短亮丑,限期整改。

我组在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运用边巡边改的工作方法,及时通知乡镇党委整改7件,有效地避免农民损失扩大,及时纠正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察的效率,让乡镇感受到巡察的压力。

党内监督是根本,群众监督是基础。巡察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让制度的震慑效果真正显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践行群众路线,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斩断胆敢动贫困户“奶酪”的手,让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个旧市纪委市监委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