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哥哥”的经历
2005年,我揣着大多数男孩都想有的军营梦,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我和当年的其他新兵一起,来到既向往又陌生的神秘之地——西藏某部服役。
到西藏后,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在老兵们的悉心教授下,经过几年的磨炼捶打,当上了兵头将尾——班长。
班长,这个称谓既亲切又陌生。亲切,是因为我就是由老班长手把手带出了的“新班长”。陌生的是我不知道从何入手,把全班的工作开展得和带我的老班长带出的班一样好,一样优秀,一样响当当!
不管是“邯郸学步”,还是“西施效颦”,我边学边做,努力效仿老班长带我们的整个过程。
在各路“老兵”的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我所带的班,还真真成了叫得响的优秀班,我也成了全团数一数二的好班长。
于是,我就堂而皇之地留在了西藏,开始了我西藏军营的“八年兵涯”……
时光荏苒,2013年的那个寒冬,我依依不舍离开的那个世人都魂牵梦绕的洁净之地,光荣地退出了现役,离开我曾经为之流过泪,流过汗,甚至流过血的神秘西藏。
此时的我,才真真正正体味到什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句话的深刻含义。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当离开我摸爬滚打了8年的西藏,我无法忍住,还是流泪了。
不过,这泪应该是依依不舍,也是喜极而泣,更是离开与自己一起摸爬滚打战友的告别之泪。
在泪水奔涌的瞬间,我忽然回忆起了在西藏的日日夜夜,看着布达拉宫的日升日落,看着珠穆朗玛峰的云雾缭绕,看着战友因为气候造成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我似乎醉了,为了今天的西藏,为了发展的西藏,为了幸福的西藏,更是为了我奉献过的西藏。
再见了,美丽西藏。再见了,神秘西藏。再见了,和谐西藏。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看看……
纪检人的起航
离开部队,退役回到地方后,我没有“变质”,而是继续我人生的“奋斗”,以军营练就锲而不舍的性格和倔强。
在退役后的四年里,我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不是在答题,就是在复习。
终于,在2017年里的某一天,我看到了公务员招考报名信息,勐海县纪委招考工作人员。
说来也怪,看着这个岗位,我的眼神就没有再移动过。
于是,我没有犹豫就报了勐海纪委这个岗位。
对于勐海,我没有太多的印象,但那里闻名于世的班章查,我还是听说过的。
据说,这里气候也是云南省数一数二的舒适,傣家人更是勤劳淳朴,傣族“小仆哨(少女)”更是阿娜多姿,还有源远流长的布朗族弹唱,更是让你如痴如醉……
一句“多哥,水。”,一杯还带着粮食清香的包谷酒,更是会让你欲罢不能,绝对不醉不归。
于是,我从备考到开考,通过层层选拔,我终于被勐海县纪委录取,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战线上的“新兵”。
录取后,报到前,我总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在纪委这种“反腐摘帽”“大哥大”级的部门工作,以后你就可以横着走了,据说他们是看谁不顺眼,就查谁,权力可大了……”
那时,我对纪委的印象是很霸道、很专断,甚至不可一世。
还认为,纪委就是当代的“锦衣卫”,只有自己管别人,没有人敢管自己。
但当我来到勐海,到县纪委报到上班不久后,我发现纪委部门和我之前的印象完全不一样。
他们是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敢于担当的战斗集体,这里工作的是一群乐于奉献、忠于使命、极有亲和力、一心为民的人。
我想,普通人只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我们作为纪检人,还有党章和纪律的规范,纪律是约束,甚至说话、行为举止、做事都有很多的规矩。
在这个执纪部门工作,不但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加严格,甚至是苛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在监督他人的同时,率先垂范,感染他人。
一桩桩事情,让我切身感受到,纪律监督检查是我们的常规工作,没有什么“反腐摘帽”“大哥大”、甚至“拉风”一说,完全是一派胡言。
于是,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纪委也有“四种形态”,即在执纪审查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态;通宵达旦是大多数;周末陪家人团聚时间是少数;可以完整享受公休假的成为极少数。
在勐海纪委工作的几个月里,我发现这是一个暖心、和谐的集体,让人有归属感。
我们和普通人一样,都是子女、父母,都要自己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但我们在交往的时候更显理性而已。
但我们的理性,却被别人理解为职业病,朋友们相聚的时候总会担心:今天聊天的内容会不会成为明天纪委约谈谈的证据。
三人成虎。慢慢的,我们纪检人朋友少了;交际圈小了;酒局、饭局少了;纪检人在一起聊天不是车子、房子、票子,聊天就只有日常生活和工作了。我们兴许物质清贫,但我们精神富足;我们也许交际面窄了,但我们精神更加自信;我们可能处处有约束,但我们能享受清廉的自由。
记得一位纪委领导讲过:“我们纪检人,不是冷血动物,我们比其他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更加懂得自由的可贵,每每在我们执纪审查时,我们不是找违纪的线索和证据,我们一直努力找到是没有违纪的事实和证据。对事要有冬日的严寒一般,对人要有普世心肠。因此我们纪检人是菩萨心肠,雷霆手段”。(勐海县纪委 范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