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大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过后,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春风拂过,冰雪消融,大地万物复苏,生命盎然。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睛云淡日光寒
大雪时节的乌蒙山村,唯美,静谧。初升太阳的光芒,映照在雪中的山村,泛着幽蓝的光芒,细直枝残的枯树,经过了一夜的霜雪覆盖,披上一身银装,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美不胜收。
玉树霜雕千枝透 峭风凝珠满山寒
雪消天欲暖,霜去枯草黄。绵亘的高山梁子上雪封千里,一夜寒风过后,千树万树挂满冰花,冬来闲作的马儿在露出霜雪的枯黄草地上悠闲地觅食,为开春繁忙劳作储蓄能量。
冉冉晨雾重 晖晖冬日微
冬日紫溪山的云海,氤氲缭绕,萦萦婷婷,环伺于山巅玄妙若仙境,在晨曦阳光映射下,它轻轻隐去,慢慢变得明朗起来,与山林相接,抹上了一层朦胧的金黄,犹如一幅梦境幽远的山水画。
雪飘海峰域 影随山水依
江山一日雪,雪稀江雾浅。正值大寒时节,曲靖海峰湿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周边峻秀的山峰萦绕在清澈的湖水周边,二者相互依偎,静静相拥,宛如一幅清丽的笔墨丹青。
风雪雾霭绘仙境 乌蒙村落美如画
大雪时节,晨雾是乌蒙村落最美的点缀,如絮似棉的白色雾霭,弥漫在山丘幽谷间。村落露出斑驳的土黄色映衬其间,放眼望去,一片幽幽寂静,淡然相宜,恰似云海漂浮的人间仙境。
日出徐徐苍山远 冬景暖暖似春华
橘红色的火球徐徐升起,为天边的云彩抹上红润,暖阳像一缕缕炫目的光环。云海升腾,冬雾弥漫,万物在暖暖的阳光里呈现出最惬意的一面。
寒将尽春将来 盎然生机添新色
冬天不止是白色的,云贵高原的冬天是五彩斑斓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经过寒冬洗礼的灌木、黄叶未落尽的大树倒影在湛蓝的湖水中,与沙滩、山峦交相辉映,生机勃勃,为至深的冬寒带来春天的讯息。
轻拢寒烟湖镜开 锦绣华彩盛世逢
滇南小城冬天的美丽,绚烂而美好。天空中一幅幅流动又凝固的画面,是晚霞赶赴的一场盛宴,这色彩斑斓的景色,每一次凝望,惊了眼眸,扰了清梦。
林间润雪兆丰年 遍访林山牧羊人
风寒料峭,青松挂雪,白里透绿,挥鞭向远山,牧羊人的吆唤回声跌宕林间,羊儿挨挨挤挤觅着食,留下的串串脚印是生命与自然的优美协奏。一冬过去春始来,放牧笛声亦悠扬。
风鸣北户霜威重 云压南山雪意高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大寒时节,呼啸的疾风狂躁地卷着冰冷而来。洋洋洒洒的大雪也随着冬姑娘的脚步前来石林“做客”,把“阿诗玛”装扮得越加妖娆美丽。
一树火柿染冬雪 暖情暖意暖岁月
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火红的柿子迎着风雪挂在枝头,更显娇艳欲滴,映衬得雪天格外别致,也为寒冬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暖意。
寒冻腊月霜 樱花映亭前
“淡淡花香落陌上,整理心情趁暖阳”。大寒时节,腾冲樱花渐次盛开,和顺古镇路边的几株樱花满树点缀,朵朵素雅如粉似霞,细雨清润,樱花如蝶轻舞飞扬。
腊月城子始觉寒 年丰岁暮山村闲
腊月初始,大寒已至的节气,滇南古村沉睡在静谧时光里。百年历史传承的土掌房在寒风白雪中守着古村的传说,也聆听着这小山村的秘密,从远古到未来。
欲赏漫山杜鹃红 待到雪化春来时
深冬的菌子山,一场大雪给万亩的杜鹃花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徜徉山间,不禁让人沉醉其中。待到春天到来的时候,漫山的杜鹃花竞相盛开,山岭尽红,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致。
寒冬农忙乐 晒场板鹅香
大寒是腌制板鹅的最佳时期,户撒乡因海拔高而气候较干燥寒冷,群众腌制手艺不断传承提升,经原生态加工后的板鹅更显“皮白肉红骨头酥”,风味独特、香飘四溢。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虽然被冰雪凝冻,但暗香浮动的花蕊,却让人在清冷孤寂严冬里感到心旷神怡。
不在阳春争艳丽 但求火红在深冬
深冬冰封大地,植物披上银装,万树无色。犹如一个个小灯笼般的火棘果傲立枝头,待成熟时绽放出最红火、最耀眼的颜色来温暖天地。
山樱烂漫几多时 优雅轻盈花间俏
山樱在冬天最后一个节气如期绽放,驱散了严冬的寒意,开启了暖春的温情。太阳鸟穿梭在樱花间,用优雅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迎接春的到来。
冬寒更显红梅俏 含笑不语迎严寒
寒风袭袭,红妆夭夭的梅花挂满枝头,花朵们踩着大寒的节气甘愿接受寒风的袭击和冬雪的洗礼,已然是正在萌芽的春意,正是“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
蹼叶和风舞 冠盖峙云天
银杏生江南,叶薄纵理,俨如扇形,公种而孙得食之。时至严冬,冷至极致,昔日繁花今有谁在?只留下:岁月纹理,一树擎天,枝头锦绣,些许阳光。
丰收时节抓生产 不惧寒冬不等闲
大寒来临,富宁县睦伦园区200亩的基地上正值丰收时节,朵朵黑油油的木耳镶嵌在银白色的菌棒上,扶贫挂钩的党员干部与农户们一起赶着抢收。
寒冬农闲不误工 巧手编织致富梦
寒冬农闲时,彝家人已经开始在准备年货,竹制品是她们必备的年货之一,她们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竹条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不一会功夫,米筛、谷筛、竹笠、刀篓等精美的竹制品就编制完成了。(云南省纪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