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滇南古城建水,千年文脉伴随着千年沧桑从远古走到现在,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文明碎片。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便是其最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之一,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年的等待中出落绚烂。然天地为炉,造化为工,技艺为本,建水紫陶的薪火相传,离不开技艺超群的制陶艺人的代代相传,紫陶的神韵在他们的一拉一修、一字一画、一雕一刻中诠释得淋漓尽致。
炉火纯青
“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这是建水紫陶的真实写照。建水紫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梅兰竹菊、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琼楼玉宇——高超的技艺装饰,书画艺术与紫陶工艺的完美碰撞,擦出的“火花”让紫陶栩栩如生,古色古香。
“水上漂”
“好陶,水上漂”,这是紫陶艺焰的绝活儿。在中国四大名陶之乡——建水碗窑村一家名为“紫陶艺焰”的紫陶加工作坊内,一个装满了水的鱼缸里,几个造型别致的仿古铜阳刻紫陶茶壶漂浮在水面上,体态轻盈,悠悠诉说着这难得一见的“水上漂”的奇特艺术。
专注拉坯
这些“水上漂”茶壶是现已80岁高龄,14岁就跟随父辈拉坯,从事工艺美术工作30年,获得国家轻工部表彰的制陶拉坯老艺人徐忠元的杰作。拉坯,对于徐老艺人来说就像变魔术,片刻工夫,随着拉坯机的转动和他双手灵巧的操作,一个工艺茶壶的陶坯雏形便呈现在眼前。
书画装饰
书画装饰是工艺品艺术价值诞生的灵魂,使紫陶产品更具特色。知名书画家们以陶坯为纸,挥洒泼墨,移字画于陶坯之上,彰显了名家捉毫濡墨、悬肘运笔的厚实功底,也传承了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
精雕细琢
舞针翘墨,用针倾吐雕刻的语言。建水知名书画家落墨陶坯后,心灵手巧、技艺超群的年轻雕刻师依样将墨迹精心雕刻成模,每一道工序都立求精心打造,精益求精。
精心粘接
茶壶粘接讲究壶口、壶嘴、壶把成一水平线,是极不轻松的活儿。然而,徐老艺人的女儿徐艳经父亲手把手相传技艺,如今不用水平尺,仅用肉眼就可以把壶口、壶嘴、壶把粘接成一水平线,这也是“水上漂”茶壶的绝技之一。
仔细端详
徐老父女二人在细心查看茶缸陶模入窑焙烧之前的雕刻、填泥、修坯、风干等各道工序的完成情况,务必让每一件出自徐老之手的工艺品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美妙绝伦的境界。
火中取宝
火中取宝是紫陶入窑烧制成功的命脉,是收藏品诞生的奇迹。经过入窑焙烧、分次打磨后,“紫陶艺焰”烧制出的紫陶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磬;加上独特的“残贴”和“淡艳”装饰工艺,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得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成品制作完成
成品区展示
徐老艺人采用建水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陶土制作的“水上漂”系列紫陶,陶土含铁量高,成器后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陶体却薄如蛋壳、轻如鸿羽,他用自己对每一件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诠释着紫陶老艺人的“匠心精神”。
“廉”意无尽
“天道酬勤”是紫陶艺人代代相传的家风,“廉、洁、高雅”是建水紫陶文化的主题之一。徐老制作的紫陶器身上,随处可见的“灵心高洁,唯吾知足、不染尘、清风舞、怀德、慎独……”,是建水书画名家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对为人处世的学问,对廉洁风范的追寻,字里行间无“廉”,但廉意就像清风一样随风飘舞,像茶品人生一样越品越醇。
高山流水
“紫陶艺焰”里出自徐老艺人之手的每一把茶壶,除了精致、美观、壶身轻可浮于水面外,关键是实用,壶嘴出水1米多高仍是一条线,对于喜欢泡茶、喝茶的人来说,极具观赏价值。
老有所为
徐老艺人耄耋之年仍然耳聪目明、身手灵动、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是碗窑村最高龄的拉坯艺人,看着一件件出自自己勤劳的双手的紫陶艺术品,在他慈祥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拉坯“老手”
一双岁月打磨的老手,在拉坯机的旋转声中轻轻拨弄着五色陶土,大大小小的紫陶坯子随着老手的变化栩栩如生再现人们眼前,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是一种奇观。这五色陶土被打磨烧炼出的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便是徐老艺人的五色人生。(建水县纪委 胡建伟 管丽波 胡辛亮 晓文)